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存錢,不如存資產
存錢,不如存資產

存錢,不如存資產

其實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年代,理論上我們不該儲蓄,應該努力存下「資產」。 

與其努力存錢,不如好好攢下每一筆資產 

 尤其後疫情時代,我認為我們躲不過這波停滯性通貨膨脹,這浪遲早會來。與其存錢,不如把錢拿去買房。 

反正能增值的都行,比特幣、NFT數位藝術品等等都行,就是不要放在銀行,身邊留著備用金還有付醫療保險(免得生病動手術)就行。不敢說增值,至少隨著通貨膨脹能「保值」,這樣講應該比較精確。 

我們假設能鎖定雙北出售900萬(以2021年台灣物價為準)的公寓,其地點離捷運站不遠,只要能確保滿租下每月能租出至少4萬繳房貸;就算我們每個月月收入不到4萬,能跟親朋好友借到200萬的頭期款,基本上就大膽買吧。 

以2021年中情況來看,雙北的中和、板橋、三重、蘆洲、木柵、萬華,房價相對來說是低一些。公寓看起來出租效益不差;儘管各個區域有明顯落差,要細緻到看精確地址,有時候差一條街就一坪差了好幾十萬。 

當然,房地產新手,要多看前輩諸多的操作模式。會在雙北挑選的原因除了Location,還是 Location Location。我初步認為ROI可以做到8-12%左右。這個報酬率以普通平民來看算是不差的。 

雙北地區靠捷運站周邊出租週轉快,附近如果有工業園區、科技園區,也有可能很快出租出去。 

只要前幾年繳款不出狀況,或許可以跟銀行商量,用一定比例以第一間當「抵押品再貸下一間」;我算得沒錯的話,用租客每月繳房貸的盈餘最多可以拉到8000一個月,再依序貸個2間,一個月就有2萬4到3萬不等。對我們一般人來說一個月平白多個2、3萬,其實還不錯。 

只是要注意的是第二間未繳清的房子不能當作自己的財力。可以拿已繳清貸款的物件去貸出來買第二間房子。其抵押的價值等於銀行自行認定價格的8成。 

如果有本利攤還,可能可運用增貸的手法還給銀行的本金後再貸出來。然而,該房子只單純繳利息,想再抵押貸一些錢出來通常需要動用到二順位貸款,額度大概在100萬上下浮動。 

這樣至少也還是要先放個18年才能打平。我認為還算值得。 更重要的是,妳/你「帳面上」至少有一間在雙北房產,長期而言,以後跟銀行談貸款會方便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