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議題
以 David Boies 這位天生有閱讀障礙,卻能從建築工人成為頂尖的訴訟律師做案例。他先待在一所平凡的社區私立大學 University of Redlands 表現優異,之後轉戰西北大學再到耶魯,他幾乎無法閱讀只能靠大量聆聽來學習,這對從事法律事業幫助極大。特別是面對大公司微軟的反托辣斯法攻防戰,他強大的記憶力和聆聽能力不會漏掉任何細節。
他沒法好好閱讀,只好靠聆聽和頻繁問問題來學習。當字印刷不清楚難以流暢閱讀時,使得人們得花更多時間看清楚每個字,一個個字讀清楚,這會迫使人們深度思考,花更多腦力去理解。
延伸問題
相對於進入良性循環的資產化學習(capitalization learning)使得人們擅長某些專業;而有益的困境邏輯卻是相反,藉由CRT實驗讓測驗題目變得難以閱讀,迫使學生做出「彌補性行為」(compensation),由於閱讀起來有困難,考生必須更專心理解題目的意思,反而得到更好的成績。
弱者找到優勢反敗為勝的系統化作法
勤能補拙不一定是適合的策略
看似缺陷的事情是否能成為相對優勢?閱讀障礙是一種有益處的困境嗎?
來源:《以小勝大》,頁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