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寫文章卻寫不出半個字,真的讓人很煩惱。
朋友最近想要學習寫作,網路上不少大神都講要每天寫,但她就是一位普通上班族,那有什麼東西好寫的。儘管太多書與網路文章在講寫作的重要性,可是當我們好不容易從辦公室逃離回到家已經剩半條命,吃個飯洗個澡可能就10點了,該滑個手機或是點個Netflix追劇一下,哪有什麼心情寫東西。就算好好找個地方開始寫,看著空白的WORD,腦袋一片空白,盯了20分鐘只能放棄。
我認為這問題非常好,當初自己想寫點什麼,可是怎麼想也想不到,這可歸咎於2種原因:
原因一:尚未習慣把思緒寫下來
原因二:不知道天下文章一大抄
尚未習慣把思緒寫下來
我們先來談談原因一。當人們在思考時,很多時候是個片段,可能是記憶或是一段推演的過程。在公司跟下屬、同事、主管、老闆與客戶討論事情時,我們如果帶著已經整理過的資料,以紙本還是螢幕呈現都行去討論都會比較有成效。
其實寫作就是在聊天,它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想像一下妳/你跟在講話會聊些什麼。這時候可以把Line開起來,把那些對話都先貼上,然後再開另外一個WORD檔,用比較沒那麼口語的方式把這些話潤成可以讀的一篇短文,100字就好。
不知道在這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妳/你其實在自問自答。很多好文章的格式都從一個問題或是情境開始展開,只是作者沒有把標題寫成「怎麼在被主管釘時避免自己不見笑轉生氣?」,而是文鄒鄒的「職場情緒管理」之類的。
建議養成每天習慣紀錄的習慣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千萬不要覺得這句話太爛了就刪掉,這些都是寶貴的思考過程。我們把這些隻字片語全部一行一行寫下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反正每天湊個20句話。很神奇的地方在於,這20句話套用在我們小學寫八股作文的「起、承、轉、合」的四章節結構中,通常能掰出一篇可以讀的文章。
如果妳/你的20句話還是太跳躍實在湊不起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這時候不妨套用一個公式:
「妳/你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興趣+一般人的四大生活課題(金錢/健康/情感/工作)」
從此類格式標題發想關鍵字,再把關鍵字拉長成句子。
我們都有自己喜愛的事物,但文章標題是一個橋樑媒介,讓其他人願意跟妳/你走完一小段思緒之旅,因此標題可以是來解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一定會碰到的四個議題:金錢、工作、情感、健康。大部分有話題性的文章都超脫不了這四個範圍。
這萬用公式超好用,網路上多少內容農場都是如此配置標題的。諸如「怎麼透過路上搭訕女生創造被動收入?」、「跟機歪老外學習職場生存術」、「為什麼愛做瑜珈的男生的女生緣特別好」我們寫文章的當下一定要好玩這樣才能每天寫得下去,倒不如另闢蹊徑,把自己的興趣、日常生活跟他人的人生四大議題做結合,然後前面搭個WHY、HOW、WHERE此類5W2H的問題格式即可。
覺得還是寫不出來嗎?如果妳/你看過我以下幾篇一定心想:天啊!這麼扯的主題竟然還敢寫。反正我就是寫出來了~這一年來的笑果還不錯。
天下文章一大抄
現代社會很難有純粹的創意。很多概念、知識與思考模式都來自其他人的想法再加油添醋、新瓶裝舊酒的結果。
想當年著名的歷史學家李敖,一般人都認為他隨便寫寫就破萬字畢竟讀了太多書。他其實寫作有個習慣,他去二手書店買雜誌蒐集寫作素材。
在書店看到有興趣的主題他就買兩本回家。在他那個年代沒有Ctrl C+Ctrl V的神技,如果一篇文章兩面都有文字內容,那就必須買兩本,把前後兩頁剪下放在筆記本當作寫作素材。
重點來了:他會請美麗可愛的助理們幫他把減下來的素材打字一遍,然後李敖自己再接手,把這些話用自己獨特寫作風格寫出來。他一堆文章和書我們發現都是其他人的概念和講過的話,都不是原創的,連知識本身也不是他發明的。
很多人會執著一定要原創,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沒有真正原創這回事,只要不一字不漏的抄襲,我們文章中提及的概念、知識、思維模型工具,都不會完全是自己的。
妳/你如果有在追老高、曉涵哥來了Youtube頻道,他們講的東西哪一個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純粹用以前人講過的事情做「內容再製」。其實就是整理資料,然後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這樣已經很厲害了,一般人也很難有紀律持續輸出做到。
因此只要持續不間斷做到一件事:
每天都這樣做一點,妳/你不被人家看見反而有難度,當然啦還需要一點點數位行銷原理,但只要持續產生內容,用自己的話講一遍,絕對有市場。
一定會有人問:那我是要寫故事怎麼辦?尤其連第一句開頭都做不到。很簡單,我們先找一本喜歡的小說來「抄」吧!
每本小說的章節都有開頭,如果有10個章節,就至少會學到10種開頭方式。如果找個三、五本可能就會發現,其實開頭就是哪幾類。
一開始我們可以照抄去感受作者獨特氣場,先抄近代的就好,那種經典作品實在太老了,不太適合寫作入門者,裡面生僻的用法我們還無法掌握。在抄的過程中先理解起步的邏輯,大概連續抄個3週都會有點感覺。
寫得多爛不要緊,再爛也不會比我更爛,最重要的是一直持續下去讓量變產生質變。只有寫多了才有可能產出讓人傳頌千里、千古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