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公開寫作作家都是 Niche 小眾市場的生意人
公開寫作作家都是 Niche 小眾市場的生意人

公開寫作作家都是 Niche 小眾市場的生意人

找到 Niche 小眾市場,成為唯一

一個人不受僱於他人想辦法接案,打造商品服務滿足特地族群的需求養活自己,有些人會稱作「創業」,但我個人更喜歡用「做生意」這有點土的話來形容這種狀態。

儘管實際需求一直存在,但賈柏斯此等神人還真的是創出了一個新產業,這不是創業,什麼才是?

一人公司充其量只在有限資源中找到適合自身條件,待在不那麼競爭,市場小,需求低的小眾市場持續耕耘養活自己。「做生意」思維聽起來沒那麼高大上,我認為不好高騖遠,更實是求是。

沒人說在某個小眾市場站穩腳跟後不能往外發展,這不是畫地自限而是腳踏實地的表現。

另外,在小眾市場站穩腳跟的最大好處是「不被其他人打分數」。

很多人在職場上很容易陷入競爭思維,大部分很習慣主管為我們的考績打分數,我們總是擔心別人的評價因而過度競爭持續內卷,到最後得花很高的成本卻賺不到多少錢。

我認為對每一個人最有利的狀態就是不爭。怎麼不爭?成為唯一一個提供服務的人。

解釋不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北大屠夫」的故事:幾十年前一位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在一個貧苦小鎮上擺起豬肉攤。很多人都會惋惜怎麼好好的大學生當起一個殺豬的,我以為應該反過來看,就是因為當時殺豬的沒一個高學歷才有明顯的差異化。

想想看幾十年前,不少殺豬的可能連字都不認得,北大屠夫卻有大學學歷,不僅能制定商業企劃策略,寫行銷文案,跟政府機關行公文,哪個殺豬的會?在一個幾乎文盲的村莊,妳/你光會識字就是高級知識分子。知識可以幹嘛?變現啊!

我覺得北大屠夫的眼光很好,他當時找到了完全屬於自己的 Niche 市場,該小鎮幾乎沒人在賣豬肉,方圓幾公里內僅此一家,買久了固定客戶就那些,加上當時能賺的有限也不會有競爭者想來這個窮困村落一起來殺豬,畢竟跟另外一個殺豬的拼是能賺多少錢。

找一個沒有競爭者,成為市場的唯一,才是我們選擇生涯規劃的前提條件。

每一篇公開寫作=開啟一門小生意

做生意講求所謂的「商業模式」。簡單說只要有一群人持續付錢給我們足以活下去就行了,其底層邏輯十分簡單粗暴。依據《高產出的本事》所言我們講得更深一點,它是一種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的循環。

公開寫作商業模式價值循環圖(圖來源:李承殷自製)

創造價值:我們知道某一群人有特定的需求,可能就像我家巷弄唯一的水果攤十幾年在那兒毅力不搖的道理。人們就是有買水果的需求。公開寫作也跟實體店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用關鍵字搜尋需要的東西,我們持續創造她/他們需要的內容吸引注意力,跟持續看到招牌類似。有趣的是,現在公開寫作有價值的內容已經不再是資訊了 ,而是爭奪注意力。

公開寫作彷彿台灣人看好萊塢大片節奏很快的邏輯,現代人時間卻太少,閱讀文章就是求一個痛快。如果妳/你的公開寫作內容能夠快速地解決受眾的痛點,引起廣大的共鳴,讓人意識到原來問題可以這麼解決,有種偵探懸疑片一步步帶著讀著發現真正的兇手是誰,這是賣錢的商業電影具備的元素。持續抓到人們的眼球,就得到愈多的回饋,也能更快速調整,創造能打中特定客群的痛點,愈快速調整寫作的方形成一種正向的價值循環鍊。

傳遞價值:過往老一輩說「好酒不怕巷子深」,現在這條智慧可能不再管用,恐怕好酒也怕巷子深。畢竟有再好的文章內容,不善於包裝,發在不適當的社群,觸及不對的用戶,就彷彿一瓶好酒藏在深不見底的巷子裡。公開寫作必須使用數位行銷邏輯該有的前提以及口碑行銷才能散佈出去。

獲取價值:一篇文章被推送到特定客戶的眼球前獲取注意力,打中痛點又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她/他們付錢讓痛點得到舒緩,我們拿到錢持續優化內容從而建立一個價值循環。

公開寫作變現的實際案例

這邊想分享的例子就是我自己。我出社會到現在有個有趣的經歷:每份工作都跟政府標案提案脫不了關係。我之前持續寫怎麼跟政府提案做生意的一系列文章,單純分享自己悟到學到的經驗從沒想過會有什麼效果,正好「政府標案代寫」這塊領域幾乎沒什麼網路文章,我文章曝光度始終在 Google 第一頁,然後客源就一直來;始終沒有競爭者的原因是大部分的公司都只想出張嘴做顧問卻很少人願意幫客戶寫東西,這過程的確很辛苦,這方面我倒是不覺得有什麼辛苦的,想到能接觸不同產業的人學到新東西就很開心,所以至少這一年半來我持續有生意做還越接越多,也有人提長期合作。我還在持續學習希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總而言之,公開寫作開啟一門小生意的簡單心得與經驗供妳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