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寫的東西沒人看,妳/你還會繼續寫嗎?
寫的東西沒人看,妳/你還會繼續寫嗎?

寫的東西沒人看,妳/你還會繼續寫嗎?

如果我們產出的內容沒人看,妳/你還會繼續創作嗎?

又或者,妳/你寫的文章沒人讀、書沒人買、畫的畫沒人欣賞、拉花的咖啡沒人喝,妳/你還會持續做下去嗎?

就像妳/你現在正在讀的這篇文章。我當然希望有人讀更希望幫得上忙,之前也被別人嘲笑道沒人讀還繼續寫做什麼,說我的努力都是沒有意義的。

其實我沒有覺得自己在鍵盤上打字時是「正在努力」。我一睜開眼把該做的事情先告一個段落,就是想找空檔或窩在舒適的角落,單純在鍵盤上打字,讓自己處於心流之中(身為 A.D.H.D. 注意力缺乏過動的人來說,能進入心流真的很珍貴啊)

儘管內容真的廢到不行,希望幫得到別人也可能一點效果也沒有,我還是想繼續在鍵盤上流暢地書寫,這給我產生一種寧靜泡泡的感受,待在裡面讓我感到舒適與愉悅。

我每天就是想寫點什麼,幾句話也好,不寫點東西便感到渾身不自在。

之前接觸一丁點藝術史時我發現那些創作者之所以一直作畫或寫文字,大部分都是由內心驅動的。藉由這些創造性活動讓她/他們釋放自己的慾望,也是自己的興趣。梵谷的例子太極端,我知道我一輩子根本不可能成為內容創作界的梵谷,然而這些內容總是有一個人會喜歡,就是我們自己。

畫作,至少我們自己一個人會欣賞;文字,我們是第一位讀者。

外部指標、評論,如果有好的發展都是後來的副產品,不是當初創作的主因。誠然,聆聽市場的意見有助於發光發熱,卻不是能支撐我們持續多年的動力來源。

假設支撐妳/你持續創作的動力都是來自外在,我認為可能走不遠。或許創作是有靈魂的,缺乏核心靈魂,一旦外在刺激消逝或持續高強度一段時間顯得疲乏,結果有天不如預期,沒有獲得理想的報酬不一定是錢,有可能是名聲,這時就會顯得無力,降低創作的動力。

建立在外在的動力,比如現金流收入、關注去強化某一個興趣,哪天把外在的這些獎勵抽走,就有可能直接放棄創作,過去努力嘎然而止。

把市場與眾人的關注當作創作動力,我以為絕對是弊遠遠大於利。動力是內在的,一旦外在能決定我們的創作量能,別人評論我們的東西是一文不值、沒有意義,別人的嘴巴我們無法控制,可是內心的悸動是操之在己的。

別人認為我們的創作內容很差,我們感到很難過就停止產出內容,這樣一來越少產出就更難打造出好作品,畢竟量變才會產生質變。而且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別人口中的垃圾在其他人眼中很有可能是黃金,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對世界造成影響,一個人的影響力沒有想像中這麼小。

那些得知妳/你內容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她/他們的背景、經歷、專業等等,也就是說我們幾乎無法預設什麼內容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哪些人會喜歡,這是一直在變動的。會認為別人會喜歡什麼,除非開了上帝視角開啟了所有戰爭迷霧,不然我們不可能知道。

更何況我也一直認為,內容當中只要有一句話能打動人,對人產生啟發,那就是等同於書中自有黃金屋了。假設這個人正好善於知識、經驗萃取,她/他反而能從我們看似廢文的內容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黃金。

我一直相信:想創作出優質內容直到被很多人看見產生現金流,要長期走下去意味著創作的當下就要獲得內心的滿足感,不是有了結果賺了錢才會快樂,創作的當下就會感到愉悅與滿足才有可能走得遠。

總而言之,當我們不在意有多少人看的時候,很有可能結果是:看的人竟然比我們想像得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