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怎麼透過寫作找到下一份工作?
怎麼透過寫作找到下一份工作?

怎麼透過寫作找到下一份工作?

很多人對年齡35這個數字感到焦慮,很常讀到網路貼文訴說著超過35歲,無論過往個人履歷多麼漂亮輝煌,投出去的履歷都是無聲卡。

工作是從投履歷找來的?

年齡乍看之下是個問題,但我認為凡是佇立在我們面前的不是牆,反而是一道道敞開的門,既然投遞履歷無人問津,是否就代表著,工作不是從履歷來?

這得先談到工作的本質。工作並不是一份title或薪資,而是我們用某種能力解決了別人的問題後得到報酬。

很多時候我們依稀碰到一個問題,至於該怎麼問這個問題則需要刻意練習,一個問題有很多種問法,或許當我們開始轉而問「我能提供什麼價值?」而不是普通的問句「我該去找什麼工作?」,這樣就能跳脫傳統求職的框架,找到更靈活、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也就是說,工作是個配對遊戲,是個「我能提供什麼」連「市場需要什麼,也願意持續付錢」的狀態,有人有問題,我們正好能提供解法,這跟小學生作業本上的連連看沒什麼差別。

現在沒有一份工作,並不代表我們這個人沒有價值。與其焦慮,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專注於「讓別人覺得你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想付錢解決問題的人們喜歡那些能夠持續展現價值的人,而寫作正是最好的工具,它能幫你梳理思路、分享經驗,甚至讓潛在機會主動找上門。

不是找工作,而是找「事」 

大多數人在求職時,關注的是「找到一份工作」,但這其實只是接受一個組織分配的職務,履行既定任務,換取報酬。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價值的判斷權往往掌握在公司手裡,你不必思考自己的優勢,也不需要驗證這份工作是否真正具有市場價值,因為公司已經替你做了這些決定。 

然而,透過寫作找到下一份工作,核心在於「找事」,而非「找工作」。所謂「找事」,意味著你要超越公司這個框架,主動思考自己能為社會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這並不是鼓勵所有人都去當自由工作者,而是強調如果能從這個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發展,你將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你的職業生態系統

職場就像一個生態系統,裡面充滿了各種角色,彼此依存。關鍵不在於你是否能進入某個特定的職位,而是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只要你擁有某項能讓他人依賴的能力,就能打開新的職業選擇。 

舉個例子,娛樂產業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你無法直接成為導演,是否能從製片主任開始?如果製片主任的門檻仍然過高,那麼買便當的助理呢?每個職業都有不同的切入點,而寫作則能幫助你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建立影響力,讓合適的機會主動找上門。

用寫作塑造專業

寫作不只是記錄,而是一種「價值放大器」,能讓你的知識與經驗變得有系統、有結構,並能被更多人看見。當你持續書寫某個領域的觀點,你的專業形象就會越來越清晰,這不僅能吸引潛在客戶,也能為自己創造更多商業機會。

可是寫作好無聊,怎麼辦?這通常是因為還沒找到真正有意義的內容去書寫。如果只是為了發文而發文,那確實容易枯燥,但當寫作變成一種探索一一幫助自己釐清思考、解決問題、甚至創造價值,那麼每次動筆就不再只是輸出,而是一次讓自己被更多人認可你專業的機會。

我們可以讓自己喜歡每天紀錄開始。每天紀錄,不只是簡單的回顧,而是建立「成長資產」。當你把每天的學習、觀察與反思系統化整理,不僅能幫助自己累積知識,還能在關鍵時刻迅速提取價值,甚至透過這些內容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進一步拓展機會。

透過AI整理專業觀點,AI 可以幫你把零碎的想法變成系統化的內容,提升你的輸出效率。當你習慣用 AI 來整理、延伸、甚至優化你的觀點,你的寫作不僅能更快產出高品質內容,也能讓你的專業形象更加鮮明,形成一個持續累積的知識資產,讓機會自然而然地靠近你。

透過寫作,讓機會找上你 

當你能透過寫作展現你的觀點、專業知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等於是在向市場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被動等待公司為你安排職務。寫作不只是表達,更是個人品牌與價值定位的過程。一旦你的內容能夠引起業界的共鳴,甚至幫助到他人,你就不需要再苦苦投遞履歷,而是讓下一份理想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找到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