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為什麼一輩子應該至少出一本書的5個理由
為什麼一輩子應該至少出一本書的5個理由

為什麼一輩子應該至少出一本書的5個理由

一輩子至少出一本書是某人總匯一段時間的想法、經驗、記憶的綜合體。就算再平凡的人,透過回想過往發生的事情,相對於口語形式以有條理的方法闡述一段想法或回憶,這些整理對他人一定會有某種幫助,可謂穩賺不賠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可能內容中的某一句話能點醒另外一個人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這便是該書作者最大成就與自我實現之處,其次才是版稅收入。人一生出一本書絕對利大於弊。

一、自我實現

不知道妳/你在逛書店、圖書館的時候有沒有閃過一絲念頭:「如果有我的東西放在這邊,那該多好啊!」

這種心理不是炫耀,我認為反倒是一種自我實現,一種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對自己能力很大的肯定,這才是真快樂。

畢竟把想法變成一本5萬中文字的書,就算是自行花錢出版的好了,也會讓自己有實現某種理想的感覺,以實體的方式肯定自己。我們先不論內容好壞是否暢銷,就算沒半個人買,妳/你至少把一生當中的一段經驗、天馬行空的想法透過文字說出來了,比起一般普羅大眾已經是高不知幾個階層。

我們光是觀察有多少退休長輩有真的在寫自傳、遊記、回憶錄就知道,明明在過往職場上叱吒風雲,就算有很多人情包袱與商業機密不能公開,但至少回憶自己從受教育到退休這段至少40年時間的人生體悟,不論正面、負面都能給後輩一定的啟發,就算是一段不傷天害理的八卦記憶留下也是挺不錯的。

只要開始寫絕對利大於弊!

二、書,是最好的名片

我們一輩子至少出一本書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以真誠開放的態度分享職場經驗,在該領域建立專業。

在職場上打滾、做生意,有機會把工作上學到的東西轉化成文字。不同人對相同的工作都有截然不同的攻略、見解、觀點與理念。相對於聊天口語分享,透過一本書內的邏輯架構跟市場確立自己在專業領域的位置。

換個角度倒過來說,沒有一本書,妳/你做著原來的工作就算在該領域還是很專業,大家對妳/你的專業認知會不會有些許變化呢?尤其是對不認識的人心中的第一印象鐵定會有所不同吧?

我一直認為書=最好的名片。有了一本書不僅能建立專業,整體形象也會有全方位的提升。

當然,前提是這本真的是用心寫作的好書,而不是在唬爛自己當警察跑去開戰鬥機這種騙人回憶錄。要寫胡謅的故事小說完全沒問題,我們不會去告 J.K 羅林說她用哈利波特欺騙我們的感情,但前提要讓讀者知道這是虛構故事而非真實回憶。

為了給妳/你打氣帶來信心,以我這小廢物做例子,我2020年8月用了2個禮拜寫了一篇近2萬字的電子書,那時也沒想太多只是把文字與圖片以一整篇部落格形式分享在網路上,主題是從我出社會幾年下來寫政府標案企劃書的經驗談,文體也很雜亂沒修飾,就是用聊天的口吻在跟朋友分享寫企劃書的甘苦談,沒什麼高深內容都是經驗和記憶而已;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篇文章上了 Google 關鍵字搜尋一直保持在前5名,竟然源源不絕地帶給我案子做。

這本電子書網址:【 第一次寫政府標案就失敗?如何3天內寫出及格的政府標案企劃書/服務建議書 】

單純以這篇文章來談,這篇文讓陌生朋友看到讓我有飯吃,儘管收入不算什麼,至少在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間平均起來光是這篇文章都讓我有實收新台幣3萬,至少讓我糊口、買課程持續投資自己沒問題,真的很感恩!

這篇文章直到現在還是一直讓我收到 Email 和交友邀請,委託我寫或是談長期合作。先不要講出書,光是寫完文字大膽貼出來就改變了我很多,只要文內是真誠開放的心態來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不刻意批評、中傷別人,效益高到嚇死人。連我文筆這麼差的人都能有一丁點成績,妳/你一定可以做得比我更好,真的很值得試試看。

寫出自己回憶的職場故事,肯定利大於弊!

三、自我覆盤、知識管理兼知識/經驗萃取

當我們在展現專業的時候,其實也在做一件對人類整體文明(好啦這有點誇張但我真的認為如此)、或是一般民間組織、公部門都很珍貴的事:「知識管理」。現在比較夯的說法叫知識/經驗萃取

知識管理不單指涉固定動作的 SOP 標準作業流程,而是:「如何讓一件事情在不確定中持續迭代進化?」

知識萃取不是說我們怎麼做出一道料理的食譜,而是在講我們怎麼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一道相同品質的米其林三星料理。

「知識管理/經驗萃取」牽涉到給誰看,用系統論來看事務的變數,並為來者而寫的一系列攻略。

當我們要回想自己怎麼做到這些專業時,光回想步驟是遠遠不夠的。儘管「回想」這個動作的確是在檢討與覆盤,然而要想到事務都有其底層邏輯,大致上都能用系統論切入,以各種思維模型來整合思考。

我們出書可以嘗試從解決某一件事出發,先列出最基本的行動清單,然後萃取出可累積、可被複製的知識。

以我目前正在寫的書草稿為例,有些朋友會問我怎麼寫企劃,儘管我很弱但還是在前幾家公司當小 PM 時有偷學過一招半式,其經驗給完全入門的初學者參考是沒問題的。當中我不可能只講做事的步驟,畢竟每個專案都不一樣,這時候就要切入說明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如此才有可能舉一反三。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假設該領域專業就是一場大型的遊戲,我們在刷裝備打怪破關時通常會去參考一下別人的破關攻略文。熱心的玩家很愛講當初破關時遊戲哪裡有 Bug ,連續在某個角落晃一下就有寶物掉下來,或是打 Boss 的時候會有弱點,妳/你是什麼角色要用什麼武器、法術和藥水去應對;或是碰到難題時,可以去找工會那個誰誰誰等等的人脈網絡連結。

簡單地講,我們出書分享職場攻略可以分成8項:

  • 1、目標清單:解釋為什麼值得做這件事?
  • 2、資源清單:困難點在哪裡,限制條件是什麼?
  • 3、知識節點地圖:做好這件事的關鍵字,把關鍵字彼此的關係連起來形成一張網圖
  • 4、重要查核點清單:有哪些查核點,應對方法是什麼,其底層邏輯又是哪些?
  • 5、重要分工清單:眾人協作方式為何?尤其現在遠距工作普遍,不見面怎麼有效溝通,專案怎麼分工?
  • 6、地雷區清單:路上會遇到哪些地雷,怎麼避免,這些方法效果何在?
  • 7、人脈清單:如果碰到哪些難題,可以去找誰求助?這些人在該領域專業的角色定位是什麼,誰跟誰同盟、敵對?拜對碼頭
  • 8、其他可能性清單:如果重作一遍,有哪些選擇路徑?

書=該領域專業的攻略,只是寫成一系列短篇文章合成一本而已。

覺得用文字寫下來、在鍵盤上敲打很困難,那總可以用「講」的吧?一邊錄音一邊用一款名為「雅婷逐字稿」的 APP 把妳/你的思緒紀錄下來也不用急著發表,等到過一段時間再聽一遍,覺得要修改再錄音或是打字打出來。儘管每個人經驗有其侷限,但總是能幫助他人繞過專業領域、人生體驗的某些地雷區。留下文字、影音紀錄絕對是好事。

寫書等於分享職場攻略,這邊又要再說一次:寫出來利大於弊。

四、幫助尚未認識的潛在朋友與夥伴們,最後幫到自己

我認為一本書產生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妳/你永遠不會知道這本書誰會讀,又會間接影響誰。

當然不是每本書都要寫得像是工具書,有些書形式可以是真實職場經驗、虛構故事、情感抒發…族繁不及備載。但每本書或多或少都會對人產生影響,這很難量化,有時候會以很隱晦的方式登場,時間也不會這麼快就發生。也許是幫到人避過曾經採過的地雷,幫忙人家更快找到心法與方向,甚至增加信心讓人更有動力活下去?!

我相信寫得夠用心,讀者是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誠與開放心態,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重要的是這些影響是長期的,而且會一直存在,影響力可以是一輩子的,至少曾經出現過無法徹底抹除。

再說第四次:寫下來幫助別人,鐵定利大於弊!

五、結論:在人世間留下 Legacy

留下一個終身的代表作品,留下一輩子的影響力,只要作品持續存在就能在他人言談中、回憶裡、實體書籍或是數位資產中持續下去,幫到下幾代的人們,儘管這些人不是妳/你的子孫,我們的書籍文字很有機會成為他人道路中一盞不滅的引路燈。

總而言之,說了這麼多只想讓妳/你知道寫25篇2000字的文章後集結成冊,這行為一定利大於弊,妳/你開始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