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世界觀」不同
有些人每次看到黑色星期五、雙11、百貨周年慶的折扣就會衝去搶購,哪怕是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也會因為「覺得很划算」而買下來。
也有些人完全不在意打折,甚至覺得這些促銷活動毫無吸引力,寧願花錢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這兩種人,哪個比較聰明?
其實,這根本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世界觀的不同。
打折對誰有吸引力?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最容易被折扣吸引的人,通常擁有「匱乏心態」,這種心態讓人覺得:
- 「好東西是有限的,現在不買,以後可能買不到。」
- 「機會難得,錯過這次折扣就是損失。」
- 「價格比需求更重要,先搶下來再說。」
這就是為什麼一到特價時,很多人會瘋狂購物,搶衛生紙、囤泡麵,甚至買一堆根本用不上的東西。他們的思維模式是:機會難得,先拿到再說,之後再來想怎麼用。
這樣的行為其實和以前物資短缺的時代有關。過去的社會資源真的很有限,擁有某樣東西才代表能夠享受它。
但現在不一樣了,許多東西根本不需要擁有,就能體驗,比如串流影音平台、訂閱制服務、共享經濟等等。
如果世界觀沒有變,還是覺得「東西一定要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先抓住」,就很容易落入打折行銷的陷阱。
不在意折扣的人,想法完全不同
相對於「匱乏心態」,另一種思維叫做「富足心態」。擁有這種心態的人,通常不會因為折扣而瘋狂購物,因為他們相信:
- 「資源是豐富的,現在不買,以後還有機會。」
- 「市場一直在變化,想要的東西隨時都能找到更好的選擇。」
- 「與其花時間關注折扣,不如專注在能讓自己變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這類人更傾向於投資自己,而不是花錢囤積便宜的東西。他們寧可把時間用在學習、建立人脈、體驗新事物,而不是整天關注哪裡在打折。
甚至,他們不會因為「錯過優惠」而感到焦慮,因為他們知道:市場上一直都有機會,錢應該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囤積知識 vs. 實際應用
這種「匱乏 vs. 富足」的世界觀,不只是影響購物行為,還影響一個人的學習模式。
有些人瘋狂下載免費電子書,收藏無數筆記、課程影片,卻從來沒有真正讀過或應用。這跟囤積打折商品一樣,都是「先拿到再說」,但最後卻沒有真正的價值。
相反的,真正有學習力的人,不是看自己「收集」了多少知識,而是看自己能「運用」多少知識。就像富足心態的人不會瘋狂囤貨,而是專注在自己當下真正需要的東西。
真正的富足,不是因為擁有很多,而是因為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