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2024年哪款問問題工具比AI更方便?
2024年哪款問問題工具比AI更方便?

2024年哪款問問題工具比AI更方便?

▍網路上哪些管道能得到答案?

現代人要問問題找答案,不外乎三個管道:

  1. AI工具
  2. Google
  3. 公/私領域的社交平台,前者是臉書、論壇,後者則是私密社團、Line社群/社團、Discord等等

2023年以降多一個暫時好用,能瞬間突破同溫層的平台:Threads ,台灣口語俗稱「脆」。

▍脆上的優質回應

Threads 「脆」的好處是截至2024年的演算法,你的貼文很容易突破同溫層,沒有追蹤你的人都很輕易地看到你,這跟現在臉書都處在信息繭房完全相反,在脆上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異世界。

原來地球上思考模式像外星人的這麼多(誤)

更有趣的事,如果你發文類別是以下四種就很容易擴散出去:

  1. 自我介紹文,特別是有附圖的正妹
  2. 公開糾團文,例如自由書寫團、下班繼續苦逼工作團etc.
  3. 公開問問題文,最好有一點自己的論證
  4. 極端言論文,想搜尋優質答案,把你的問題包裝成「極端言論」,例如文科就是好棒棒,念理科等於人生勝利組,租房比買房好etc. 

這四類因為能在短時間內讓評論區有頻繁互動,因此目前演算法讓這種貼文擴散很快。

想幾個小時內找到「有人味」的系列答案,或是糾團做某件事,非常推薦用以上四個文體來發文;在半小時內沒什麼回應就馬上換個文體發,多發就會中。

▍萬事問脆友

之前有個困惑已久的問題:每次經過佛寺看到人們為什麼是捧著佛經在誦經?

讀了些書還是不懂想不明白,那就來問脆好了。我就發了以下的文:

「佛寺師父、信徒誦經不是很正常嗎?這有什麼問題?

我是這麼想的:當初佛祖修行成佛,以傳播學來講,當他把自身的語言傳出去時,這個文本就不再是自己的。

依據我非常粗淺的理解,那些佛經是突破輪迴老鼠賽跑的「破關攻略集」。

佛祖是突破「輪迴老鼠賽跑遊戲」的老前輩,已破關輪迴大學長的概念,他本身不是神,可是沒過多久人們還是把他當神來拜,不然現在佛寺裡面的那些神祇是誰呢?

也就是學長姐打完boss後傳下來的筆記,念大學期中期末考試前都會跟直屬學長姐拿這種攻略筆記來啃。

最後,這些佛經已經轉變成某種拜神的咒語,這還滿奇妙的。

因此我看人們在誦經時我都覺得很困惑,明明是攻略本,那大家為什麼一直照著攻略本「念」。

因為念經代表著咒語,針對某個超自然entity產生,道理類似你打字問ChatGPT要答案,雖然超自然entity不一定回應,可是手上捧著很多都是攻略本,不是咒語耶。」

跳脫輪迴看作是一種遊戲,你有看過哪個玩家成天捧著攻略本念念念,念久了就破關了?

▍脆上的優質回答

「佛經明明是一套套攻略本,為什麼要捧著念」這個問題,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有四篇優質回答。

如果你本身對問題的掌握度還不夠,你還是要下精準的prompt,AI才有辦法精準回應。

相對於這些由人們親自回答的精準度與深度目前AI工具還比不上,真的超棒的,精彩答案大概整理如下:

  1. 佛教 = 信仰 + 教證, 後者教證才是【攻略】。
  2. 誦讀佛經是一種「刻意練習」,其目的是為了從經文中領悟道理,而這種領悟最終是為了能實踐經文的教誨。實踐的過程是為了達到證悟經文所揭示的真理。因此,修行的關鍵在於明白道理,明白了道理,修行才有根基。
  3. 如果暫時無法理解經文,或還不知道如何依照經文去實行,可以把誦經比作小學生背唐詩。雖然當下看不懂內容,但先背誦下來,日後在適合的情境中,自然能領悟其中的意義,甚至達到融會貫通。這就像是把經文存進一個心靈的存款簿中,日後在生活中遇到相應的情境時,便可以提取出來應用。
  4. 誦讀經文的過程,就像往一杯染了墨水的水中不斷地加入清水。這杯水代表我們的心,墨水象徵貪、嗔、痴等煩惱。只有不斷地注入清水(透過聞、思、修),才能最終讓水恢復清澈。誦經的過程也是這樣的,反覆讀誦經文,將其存入我們的阿賴耶識,儲存這些智慧,最終達到淨化內心的效果。
  5. 就如某人每天誦讀金剛經,雖然剛開始並不能完全理解,但隨著佛學的學習和實踐,有一天在面對困境時,突然經文中的一句話跳出來,幫助他解開了心結。這種體悟的力量就是誦經帶來的內在轉化。
  6. 在生活中,大家可以選擇花時間滑手機、看Netflix,這些都是存入不同的內容;但誦經則是存入另一種「攻略」,是幫助我們應對人生挑戰的智慧指引。當然,能夠直接看懂並實行經文中的教誨是最理想的,這也許需要深厚的善根與智慧。
  7. 佛學與佛教可以分開看待。佛教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與不同的文化相融合,在華人圈甚至與道教借用了神祇,這就出現了拜拜等現象。而佛學則更側重於對佛法的學術和哲理性詮釋,是一種對佛陀教義更為全面的理解。
  8. 唸誦經咒作為修持的方法,主要是大乘佛教的特徵之一。大乘佛教強調菩薩信仰,許多經典(如金剛經、地藏經)有著菩薩的願力,讀誦和持誦這些經典的人能因此得到福德。即使誦經者在當下無法理解其中的智慧,但這至少在人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未來有一天這粒種子可能會發芽,甚至在下輩子可能因而開悟。
  9. 藏傳佛教的信徒中,有許多人一生都在持誦六字大明咒,這並非是語言文字的意思使他們開悟,而是誦經的定力與菩薩的願力發揮了作用。南傳佛教的經典則記載著,戒行圓滿之人所說的「真實語」是有力量的。他們的早晚課會誦戒、禮敬佛法僧,傳達慈悲之心等,這些也都是一種精神的修持。
  10. 誦經的作用也可以理解為鏡子的功能,透過信仰,我們將自己的相信轉化成一股力量,反映到我們的內心。佛經的內容既是真理,也是一種祝福,就像學長姊留下來的攻略,幫助學弟妹更容易完成學習目標。
  11. 即便不理解經文,持續誦讀依然可以產生內在的轉化,這就像每天對著鏡子告訴自己:「今天也是美好的一天。」即使當下不理解,誦讀的力量依然會影響我們。小時候我曾背誦經文,在人生的某些時刻,這些經文突然浮現腦海,仿佛告訴我:「你明白了!」這種感悟彷彿是來自兩千多年前的祝福,如今仍然在指引我們的生命旅程。

這是眾人的答案,我認為比AI生成的答案好很多,不知道你們的看法如何呢?也建議大家去玩玩脆,會有完全不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