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如何在辦公室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出路?《把自己作為方法》的實戰應用攻略
如何在辦公室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出路?《把自己作為方法》的實戰應用攻略

如何在辦公室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出路?《把自己作為方法》的實戰應用攻略

《把自己作為方法》這本書簡單說是回應當事情變得複雜、選擇很多時,我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找到方向、行動並解決問題?這本書教我們先搞清楚自己處於什麼位置,用觀察和分析找到事情的核心矛盾,然後用自己的方法逐步解決,讓每一步行動都符合自己的目標和優勢。

這本書的作者項飆為知名人類學家,牛津大學教授,專注研究全球化、流動性與社會變遷。他提倡用「把自己作為方法」的思維方式,幫助人們從自身經驗出發,透過觀察和分析找到問題的核心矛盾構建解決方案。對我而言,他的洞見提供了一種反工具化、細節導向的實用方法論,讓我們在複雜現實中找到行動方向,並有效應對職場與生活中的疑難雜症,甚至能應對無法年收入破千萬、沒錢買車、買房、找不到另一伴的社會價值排序帶給人們普遍焦慮中解放出來。

依據「知識是反對前人的學問」這觀點來看,書中反對社會普遍的單向度、工具化、宏大敘事的思考方式。我認為這本書的精髓在於提倡一種「量身訂製、在地化的、細節導向的思維方式」,反對將統一的模板強加於複雜的現實之上。

反對單一中心化的思維

過度依賴「中心」,像是社會價值排序、KOL權威觀點、大城市或主流價值的線性思維。這種思維忽視了邊緣地區和個體的多樣性價值,導致資源向中心傾斜,邊緣則被邊緣化。因此書中建議我們應以「鄉紳精神」為基礎,專注於建設自己的小世界,找到自身在整體中的位置,避免一味模仿中心模式。

這讓我想到職場上盲目追求上司的認可或主流成功標準。過度依附於外界標準,例如一味迎合上司期待或模仿職場中成功人士的行為模式。 像是看到某同事因加班獲得上司賞識,於是我們也模仿拼命加班,但結果只是自己身心俱疲。公司提倡「愛拼才會贏」的陳腐文化,我們無法適應,卻害怕被標籤為不努力。

我認為解法是書中提到的「鄉紳精神」,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專注於自己能產生最大價值的領域,而非追求無意義的外界認可,也就是說與其一味加班,不如分析自己的長處,專注於高產出的工作項目讓成果說話。

反對工具化

書中作者自謙說對各種理論掌握度不高,因此用土法煉鋼的方法,以自己經驗為依歸,不用固定的學術理論或通用公式去解釋世界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可能忽視具體情境,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現實問題,因此作者強調通過「圖景敘述」以細節為基礎,動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而非僅依賴既有的理論框架。

工作中時常在多任務中迷失方向,無法抓住工作的重點,對於複雜情境缺乏有效的分析框架,陷入頭緒繁多的日常瑣事中。每天處理無數小問題,例如回應不斷像海嘯湧來的 email 和突發任務,到頭來卻發現重要的專案進度被耽誤;給出模糊目標,可能是老生常談的「提升團隊效率」,但沒有具體的執行方向,讓你無從下手。

書中有個觀點我覺得很棒:「圖景敘述」,這方法能對問題進行分解和權重分配,聚焦核心矛盾。 其策略是列出所有任務,按影響力排序,專注於完成對結果影響最大的20%,而非均分精力。

反對宏大敘事

空洞的口號式思維和不切實際的遠大目標,就像老闆每年畫的餅,宏大敘事脫離現實細節,無法提供具體解決方案,往往讓人迷失在抽象的願景中。

書中觀點認為,我們應以實證觀察為基礎,聚焦當下問題的具體矛盾和未來可能的演變,而非沉迷於空泛的理想,避免被「宏大敘事」帶風向,停留在抽象的理想中,忽略現實的細節和落地執行。像是公司宣導「打造全球一流的團隊文化」之類的口號,但實際上沒有解決員工工作過量或內部協作低效的問題。我們被激勵去追求「未來領導者」的大目標,但卻不知道現階段該如何積累技能。

因此書中用圖景敘述法,建議從小處入手,關注可觀察的現實情境。把目標拆解成具體步驟,例如先提升個人時間管理,再爭取參與跨部門專案,逐步提升影響力。

結論:不套用別人的標準框架,以當下現實基礎來應對問題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反對的內容:它反對人們拋棄自己特有的經驗和視角,盲目依賴主流方法、僵化理論和空洞敘事來理解世界和解決問題。這種反對的本質,讓它成為一種呼籲,要求我們從自我出發,重新審視我們的位置、方法和行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