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投資有哪些前提?
投資有哪些前提?

投資有哪些前提?

為什麼要投資?

台灣社會在武漢肺炎的衝擊也跟著全球趨勢物價飛漲,中華民國台灣政府的存續也是個問題,加上少子化和高齡化夾殺下,一般人民的退休金是否還能領得到,通膨加劇讓一般人的錢越來越薄,導致我們一定得投資才能跟得上通膨與建立財務的緩衝區來應對之後的各種衝擊。

一般人提到投資,通常都是想到「金錢投資標的物」,一系列能讓我們用錢滾錢的東西。這是絕大部分人們都在討論的,但我認為要用閒錢投入金錢投資標的物錢滾錢之前,其實有很多前提條件。

簡單地說,投資像是金字塔結構一樣分成三個層次。金字塔最底層的基礎是自身的健康、頭腦與能力,這三者是所有要談論投資的基礎,尤其沒有健康,就算有芭菲特的腦袋也沒用。如果妳/你覺得現在手上沒有足夠的閒錢去投資股票、房地產或虛擬貨幣,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健康、頭腦與能力這三位一體的底層沒有被充分「投資」。

第二個中間層次是人脈、社交時間,把事情外包省下更多時間讓自己的能力開槓桿加乘,這依然需要底層的支持。

第三層最高層就是一般人講的金錢投資標的物。除非本來家裡就有閒錢讓妳/ 你投資,不然一般人沒閒錢沒資源沒法投入這塊,可能代表下兩層出現問題。

投資的底層邏輯:健康、腦袋與真正的能力

沒有健康,不僅無法工作累積資產,連思考策略都會出問題,健康對投資的重要性不需多言。

有健康的身體,還得擁有「認知餘裕」的腦袋,也就是有精力輸入資訊整理成知識,然後系統化地輸出做出有效的決策,這也牽涉到腦科學的運作,吃利於腦部發展的食物,充足的睡眠與放空時間,恐怕也涉及社會階級問題:能攝取足夠的營養,在正向鼓勵的環境中成長可能在中產的機率較高;相反地,身處底層階級的人平時就過勞,營養攝取也有問題,自身家庭也在高壓與情緒不穩的環境中,這很難讓人好好思考。

不少人推崇白手起家不靠富爸媽,白手起家這件事其實在歷史上非常罕見,什麼王永慶、洛克斐勒其實都出現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早期這段時間,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從基層幹起成為巨富的企業家都大量聚集在這個時代,難道是種巧合嗎?

再來講到能力,一個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能忍住不揮霍掉,繼續把大部分賺來的錢繼續投入錢滾錢的活動,其實來自「管理自己慾望的能力」。所謂職涯與投資都有良好的成就都來自各種能力的累積這種說法沒有問題,然而前提是當在培養某一能夠穩定變現並產生足夠資產的這段時間差中,能不能把手中的存款不輕易揮霍掉,我認為反而是最關鍵的原因。

善於投資的富人=慾望掌控的能力

以個人財富發展來說,誰能掌握慾望,誰就能掌握財富。慾望不是毫無節制,是可以被管理的。

關於慾望的研究,最著名的就是棉花糖實驗: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代表更弱的自制力,相對於等待獲得更多糖的,擁有較強的自制力。

誰的延遲滿足能力越強其未來擁有資產的機率越高,延遲滿足就是對慾望的管理這是一般的說法,於是很多人宣傳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棉花糖實驗其實不只一次而是有不同版本,依據 2013 年的研究發現,想要讓延遲滿足成立,有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給予棉花糖的大人與吃糖的小朋友要有足夠的信任感

也就是說,要延遲滿足換來更多棉花糖的前提是小朋友要相信大人真的會給他棉花糖吃!在正式實驗之前,實驗人員要花很多時間跟受測試的小朋友博感情,取得足夠信任感。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延遲滿足主要受到額葉皮層的影響

資本主義社會中真正的資本家,這些人把賺來的錢省下來不揮霍享樂,而是再投入資本市場錢滾錢,這行為背後的信仰是所謂的基督教新教倫理,信仰要克制自己的慾望,至於要怎麼讓慾望獲得抒發呢?資本家藉由追求世俗的資本累積來釋放這原始的貪婪慾望,這種宗教正好符合延遲滿足的需要。因此我們很容易發現那些歐美鉅富基本上都是新教徒,把每天工作產生的財富當作侍奉上帝的義務,過度消費則是向魔鬼靠攏的行為。

我們可以說,真正的有錢人與資本家是一群對財富極度貪婪,但對自身慾望卻非常克制的一群人。

由於慾望是天生的,只能被克制無法被消除,於是把慾望的表現形式,以現代股票分紅的方式呈現:定期花小錢(對資本家來說啦~)滿足自己被新教壓抑的慾望。這些有錢人的小小獎勵,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是非常奢侈的消費。

我們很常在新聞上看到某大老闆為了犒賞自己順手買了一台一千萬的跑車,這對一般人來說非常奢侈。然而這位老闆的年淨收入可能是十億,相對於一般中產來說,其消費比例可能相當於一支名錶而已。

從收入與消費的比例來看,其實中產的開銷比上市公司老闆更為奢侈!

原始的資本累積靠「省」出來的,至少以偉伯的想法是這樣。當然,這並不是說上層階級的人沒有慾望,而是要看慾望怎麼被釋放的,這的確有很多方法可以討論。

資本家克制自己的慾望但對金錢的無比貪婪。為了獲得更多財富,必須誘導中下階級持續消費,這樣有錢人才能賣更多產品與服務去累積更多資產,因此鋪天蓋地的消費主義宣傳與動輒雙11、週年慶等等都是人造的消費節日。

也就是說,要先天性擁有健康,腦袋可充分休息使之具備認知餘裕與延遲滿足的能力(從小新教信仰的訓練),很大程度被鎖定在上層階級。

我們中下階層不是沒有機會,我相信延遲滿足的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這就是另外一篇的議題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真正的投資,得從自身的健康、腦部與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開始,是投入錢滾錢的基礎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