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為什麼紀錄量化讀書成果很重要?
為什麼紀錄量化讀書成果很重要?

為什麼紀錄量化讀書成果很重要?

我的同溫層都很喜歡閱讀,每年都至少花上萬塊在買書、線上課程或是其他數位形式的內容。之前跟朋友聊到我們讀了雖然不多,至少有一定的量,讀的過程還有跟一群朋友分享很開心,但這樣的數量這意義到底是什麼?有人在問到底要精讀還是略讀,以量來看重要嗎?

我認為有了智慧型手機後,假設人們每天用手機1小時都在閱讀而非圖像,以文字閱讀量來說,網路瀏覽文字量其實不會少於一本書耶!

每天用1小時,一年就是365小時,以成人低標平均閱讀速度是一分鐘150字來算,365個小時等於328萬多個字。一本書平均來講是5萬字,將近66本書的數量。

我們用最簡單的想法,光是以每天一小時的閱讀量,一年就能讀完快66本書,其實相當驚人;然而實際情況是台灣人平均一年讀不到2本書。

為什麼要紀錄量化閱讀字數的成果?

只要設定的好,數字不會騙人,又可以跟其他事情做比較。

很多人一定反駁我們讀書要重質不重量。我認為精讀經典是非常有必要的,每次重讀都能讀出不一樣的洞察是好事;然而精讀,意味著多讀幾遍,還是回歸到數量,能夠讀出一定的品質,終歸於閱讀數量的累積成果。

其實精讀=多讀幾次,差別只是讀的是同一本書或是特定的範圍。大量閱讀幫助我們累積自己的知識宇宙,而且閱讀理解能力跟我們的字彙量與理解結構有關。更重要的是時代變化的越來越快,我們還在殺豬公,別人已經上太空,多挑些真正的書或是電子書,而非吃喝玩樂的網路文章,讓自己不要落後時代太多,對我們的職場競爭力、追求財富自由過著自己理想的生活密不可分。

總而言之,從今天開始開始紀錄大概的閱讀量與時間吧!有空就輸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