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缺乏動力的兩種解法
缺乏動力的兩種解法

缺乏動力的兩種解法

我這個人從小到大都缺乏做事的動力,唯一的念頭就是耍廢,可是耍廢久了又想好好做事卻懶洋洋,非常矛盾。這個問題困擾了大半輩子,直到昨天跟朋友談論到這個問題,她提出兩種解法讓我豁然開朗:

解法一:用人類圖找到動力方向

人類圖(Human Design)是一種獨特的系統,結合了西方占星學、易經、印度脈輪系統、猶太卡巴拉的生命樹等元素,來創造個人的能量圖。這個系統由Ra Uru Hu(原名Robert Allan Krakower)在1987年創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自我認識工具,幫助人們理解自己的行為、思考方式以及與世界互動的模式。特別是所謂的九個能量中心,這些中心類似於印度脈輪系統中的脈輪,控制著不同的生命功能和心理特質。每個中心都有被定義為開放或定義(有活動的或沒有活動的)的狀態,這影響個人如何處理內在和外在的能量;通道和閘門這些是連接能量中心的路徑,每個閘門都帶有特定的屬性和特質。通道代表兩個中心間能量的流動方式。

以我為例,利用人類圖理解自身的動力來源,朋友她指出我的閘門51「成為第一人」,這特質很明顯。

我非常渴望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人,前提是這件事情沒人做過。以前會覺得矛盾,因為我從來不會跟人計較名次,一點慾望都沒有,可是當事情變成「這件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來沒人做過時我就會興致盎然,下意識地無法自拔地投入尋找。難怪我從小到大會讀《你工作快樂嗎? Max Strategy》這本書我幾乎每幾個月都會稍微翻一次,覺得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因為它裡面一直強調要突破過度競爭脫穎而出,就得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不要有目標,今天的自己跟昨天有所不同。

解法二:尋找替代方案

我注意到在缺乏動力時,我們往往更有動機去發現所謂的替代方案。想一想當你缺乏動力時,你通常用什麼替代方案來解決?這個過程可能會讓你意識到,即便在沒有動力的時候,你也能從其他活動中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像是利用工具或是探索出更輕鬆應對方式。

在缺乏動力時通常會做些什麼。這些行為是否有助於你找到新的興趣或動力源泉?例如,當你不想走路時,你想到用輪椅來逛街,或是去買那種可以當微型機車來騎的行李箱。

又或是很懶得寫報告時,是不是能用客製化的 AI 來幫忙寫,不少工程師就是懶得寫 code,於是特別寫了寫 code 軟體幫自己省時間。利用工具和技術,考慮使用現代技術或工具來簡化這些任務。例如,如果你不喜歡整理文件,花小錢請人整理或是用生產力軟體工具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替代方案。

當然,覺得當下沒有動力而選擇逃避,有時是當下最合適的策略,特別是當我們還未具備面對自己所害怕或感到無力的事情的能力時。

隨著學習和成長,我們逐漸變得足夠強大,能夠正面應對這些挑戰。這時,我們可以將逃避視作是準備、訓練和成長的一部分。如果在沒有經過這個過程就急於面對原本無法應對的事情,那麼這樣的行為是魯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