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針對特定主題在讀一系列相關的書,讀著讀著產生個想法:我們把書這個物品,以抽象的方式拆來看,它是作者本身經驗的提煉,把作者腦袋中的想法用圖文印刷在紙上或是其他數位形式;而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經歷的種種事情也跟一本書類似,端看能給人們什麼啟發。
每個人的親身經歷很像一本書,也是在問一個問題「從這件事情中,我自己能學到什麼?這份經驗能幫到別人什麼忙?」從經驗中拆解知識,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比喻成建造一個房子。這樣的比喻會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且易於理解。以下是我認為具體的操作步驟:
Table of Contents
認識房子的設計藍圖(理解經驗主要課題)
在開始建造房子之前,我們需要有一個設計藍圖。同樣地,我們要先了解這份經驗可以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其他人曾經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如果一本書是關於如何明智地做出決策,那麼我們要先弄清楚針對這份經驗,跟實際問題做配對,這算是一種小學生作業「連連看」的概念,其解決的問題可能是「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他的答案可能是一套特定的決策模型。
裝修房子的內部(深入理解論證和細節)
當框架建立後,我們會開始裝修房子的內部,比如刷牆、安裝家具。這相當於深入這份經驗的論證和細節。每當我們感受到某段經驗感覺很無聊,覺得哪裡怪怪的時,不是急著想要改變,而是嘗試去找找看其他人或書中,面度類似這件事情,別人是怎麼思考的,也擴張自身的思考方式,進而假設新的論點或細節,問問自己:這件事是怎麼跟整體的框架(模組/系統/理論)相連的?它是如何加強或解釋這個框架的?
回顧和整理(保持對整體架構的清晰理解)
在建造房子的過程中會不斷回顧藍圖,確保每一步都按照計劃進行。在整理自己的經驗時,我們也需要定期回顧這份經歷的主要框架,持續更新這件事的體悟紀錄。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子的建造過程中,框架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決定了房子的整體結構和形狀。在閱讀中,你需要先理解作者用來支撐論點的模組、系統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