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發達的數位時代,有一群人有著極為強烈的創作慾望,天生個性喜歡跟他人分享好事情幫助別人,因此持續創作出優質的內容,在網路上頻繁地曝光,跟全世界刷存在感。
個人品牌和自媒體在資本主義社會下,除了以內容形式抒發創作慾外,很多人要的最終目的是要對自身有好感而產生商業價值,俗稱變成現金賺錢。
既然都是要成就自己的同時順便把別人的鈔票放進自身的口袋。那麼,個人品牌跟頻繁更新影音內容的YouTuber、播客、電子報發送者等等形式的自媒體,這兩種手段有什麼區別呢?
經營個人品牌和自媒體的相同之處
我們先說說兩者相同之處。
一、針對特定族群,持續「放送」有價值的內容:經營個人品牌和自媒體兩者都要針對特定的族群,持續「放送」有價值的內容,這些內容是真的能幫助到特定人群,能改善他們的痛點,讓生活過得更好。比如都要養玳瑁貓,針對某些人生第一次當飼主的人們來說,有養玳瑁貓經驗的人就有價值。
為什麼這邊特定提到玳瑁貓而不是養貓,因為養貓是個很大的議題,這樣無法精準鎖定特定的人群,我們的內容會太空泛進而無法產生影響力,盡量聚焦在利基市場的小眾市場最有利。
二、累積觀眾,經營社群:我們「放送」有價值的內容久了,自然而然會聚集一群人,這時用內容行銷中的社群經營邏輯,把一群人吸引到我們經營的私密社團中持續展現我們的影響力。
我刻意用帶有日語涵義的「放送」這詞,我覺得這詞在表達兩者經營內容行銷的手段很傳神。「放」可以指稱為播放,「送」是剛開始經營的關鍵,我們得用優質的內容送給他人,要先持續給予價值後,我們再跟他們要些什麼,甚至轉變成鈔票,反正邏輯離不開一句話:要先送再要。
經營個人品牌和自媒體差異的地方
最簡單的區分法在於以什麼為中心輻射發揮影響力。
個人品牌:以你個人魅力為中心向外輻射影響力。雖然還是要有一個明顯的主題,比如還是養玳瑁貓,但可能是自定位為信義區的金城武養玳瑁貓,你可以不只談養玳瑁貓,生活vlog展現生活也沒問題。有個黃金比例「7:3」供參考,意思是先有一個主軸主題養玳瑁貓,每10篇文章中的7篇都在講養玳瑁貓,其餘3篇可能是生活隨想,這可展現你這個活生生這個人的獨特性。
經營個人品牌的好處是你的內容會以「你真正想創作的內容」為中心。
自媒體:以利基市場中小眾市場的「議題」為中心。你所講的東西都要跟主題相關,這其實對內容創作者來說是一種消耗。會做內容的人其實都有創作慾,可是人是會變的,一個議題寫了三年也會膩,轉方向或是策略性休息不休更都可以,但自媒體就沒有這方面的餘裕,大家關注你還是把你當工具人本身,而非你「這個人」。很多知識型YouTuber做到不露臉很不錯,但壞處是觀眾不會對你有忠誠度,因為我是追著議題,而非「追著你這個人」。
除非這個議題你真的有熱情,不然追著市場熱度跑遲早有耗盡的一天。如果只單純追著市場跑而對這個議題沒有熱情,總有一天會燒盡寫不下去。看看「科技島讀」寫了優質內容四年戛然而止,我猜可能的原因在於該作者太過追求完美主義,只追著市場而非自己真正想寫。
用一定的比例單純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很重要,這是維繫持續創作下去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