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牌,或是更廣義的個人 IP,讓人們只要在特定領域有問題第一時間想找妳/你聊聊,或者直接付錢聘請妳/你當顧問或其他付費專業項目。
這意味著三個元素的因果鍊:「有市場需求的專業+行銷通路」,核心是有人願意持續付費的專業。
專業讓人願意付錢表示特定一群人有需求。需求除了靠洞察外,也得靠不間斷的測試才能知道,太多案例是誤打誤撞出來的,要先確定有需求再開發服務,才有了群眾募資像嘖嘖或是最小可行性產品 M.V.P. 的產生。
需求和專業的匹配,很多人有個迷思認為得要很厲害才有辦法,其實不然,從知識落差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是人人都能開課的時代,只要有知識落差,找對人群 TA 就能產生商業價值。
比如有人對跑馬拉松、練三鐵很有興趣,雖然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工作之餘大部分時間就在練跑、游泳,這種人對「完全零基礎」的人很有幫助,專業者除非有受過教學訓練或是本來就對教學很有熱忱,不然早就忘記當初身為初學者的徬徨與無知,而業餘人士對入門者來說則可以當該領域的嚮導兼啟蒙者。因為離專業有一段距離,卻還是記得入門者會有的誤區,這反而是業餘者無法被取代的優勢。而且業餘者還能提供陪伴的服務,這是工業時代以降會有的寂寞經濟,專業者哪有時間做這種事,但業餘者則靈活許多。
知識落差就像是101爬樓梯比賽,就算妳/你只爬到了10樓,對還在大門口觀望的零基礎入門者來說,妳/你的經驗對她/他們來說反而比專業人士更有價值,不是以教學,而是分享的角度即可。
有熱情很好,可是目前找不到熱情怎麼辦?熱情是被打造出來的,可以從現在的工作已經具備的技能組合解決各種問題,搭配跨領域把A方法用在B領域,以妳/你能樂在其中的狀態 trial & error 還是有辦法找到熱情。
熱情有個可能是努力做過才有的副產品,而不是有熱情才能做。當然最棒的狀態是找到熱情後再做,這可遇不可求,少數人很快找到,大部分的人只能大量做市場測試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