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夥伴想轉職企劃領域並建立個人品牌。
初步聽下來是優先找到自身定位的問題:針對目標受眾進行精準描述,這有賴於跟自身過往專業能提供特定人群匹配的價值而定。畢竟企劃的本職工作是幫業主找到對的核心問題,逐步拆解成小問題,提出一個個具體方案,按照優先順序各個擊破,有點像是參謀、軍師的角色,只是呈現的方式是用企劃書呈現。
至於怎麼找到適合自身服務的客群又不會有過度競爭的問題?可以有三種方式入手。
Table of Contents
方法一、跨三種「同職能,跨領域」的技能
用文氏圖找到三種技能的交集。我們要專精某個技能在現代過度競爭的社會來說非常困難,但要達到工作及格程度問題不大,這時候可以發揮加乘效果。隨意舉個例子,可能是全端工程師配行銷,光是這兩種就已經很稀少,工程師會debug,會產出技術文件卻超級討厭寫標案服務建議書,光是會這兩種就很吃香;假設再額外又有藝術鑑賞能力幫暴發戶提升品味能協助業主做更多有錢人生意,這「軟體-行銷-藝術鑑賞」三種交集比日本壓縮機還要稀少,可以不愁吃穿個十年應該不是問題,詳細操作方式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
方法二、利基市場中的小眾市場
我認為剛開始立足點一定是避免競爭,能在一個領域站穩腳跟持續養活自己,其他資本雄厚的單位也不屑進來與之競爭是起步最重要的事。所謂利基市場就像是開餐廳的主題,大家都在談,所以我們講開餐廳這件事一定被淹沒在人群之中;而利基市場中的小眾市場則是子領域中的次領域,猶如開餐廳(大的利基市場)的貓餐廳(特定市場,子領域)的玳瑁貓咖啡館(小眾市場,子領域中的次領域),我們只談玳瑁貓,把在餐廳養玳瑁貓的所有會碰到的基礎 100 問題先解答完,這小眾市場也就穩了。
小眾市場不一定小。小是多小?10 萬人?1 萬人?1 千人?假設我們每年就僅能有 1,000 位固定的回頭客,想想看我們有一千個支持者啊!要養家活口不是問題。現代社會要避免內卷過度無謂競爭,目標不用高、大、上,附近才是星辰大海(影片的 2:08:16 處)。找到跨三圈領域底下兩層主題利基市場的小眾市場的耕耘主題,沒靈感的話也可以先提取關鍵字, 參考 5W3H 或是九宮格 來發想。
方法三、:從工作流程找靈感
任何跨領域專業有錢賺一定是有 S.O.P. 工作流程的,就算現在暫時不懂我們還是能找到基本的流程,從案子怎麼進來到產生利潤一定能有插手的地方,特別是觀察曾經待過的公司或耳聞其他產業設置的職缺位置與內容,有職缺存在表示有市場剛需。從流程內各個環節找到我們比較有自信能夠切入的,把這個環節的 100 個問題回答完,也有一定的程度找到精準的客戶群。找法執行細節可參考我另外寫的這篇文章。要創業其實最簡單的作法就是把一般公司行號會有的職缺列出一張清單找到能外包的環節,從這些潛在能外包的環節下手。
結論:找到適合的切入點站穩腳跟
提案企劃這件事跟經驗萃取脫不了關係,任何專業從不同角度來看是在賺:
- 知識落差財,就像身在目不識丁的村莊,我們是村內唯一能讀書寫字能幫忙讀信、寫訴狀的秀才
- 把專業轉譯成圖、表、文
- 懶經濟當道,有些人就是懶得做寧願付錢解決
況且一對一的客製化服務本來就很吃人格特質,看彼此合不合,有沒有互相了解真正的需求所在。每個人由於過往經歷不同,彼此個性也大相逕庭,就算提供的專業很類似能服務的客群截然不同,競爭沒有想像中這麼激烈。
如果妳/你對企劃、標案服務建議書撰寫、個人商業模式探討、興趣變現、興趣變收入等主題有興趣,或對這篇文章有相關問題想指正,非常歡迎與我聯繫,我的 email: [email protected]
轉:
剛拜讀完文章,大大總結速度真快😗 佩服~
我給聊天內容的總結,用3個關鍵字表達
1、職能盤點:從過往職涯中找2個以上亮點,硬實力或軟技能皆可,搭配量化或質化佐證說明
2、TA聚焦:拉出標案/補助案服務流程,確認自己的職能適合介入哪些流程,特別是市場競爭者少的,更值得投入
3、需求釐清:解析客戶端的真正需求,確認提供哪種程度的服務,再提供2-3個合適的價格方案
以上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