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聽說過長輩在臨終前講到自己很後悔事情,那當我們還有健康、體力與資源時,到底怎麼在每天的實踐當中活出不後悔的人生呢?
畢竟時間、健康、金錢等各種資源有限,導致人生的選擇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儘管如此我認為我們還是可以把後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當我們在做人生中重大決策時,都是理性與感性這兩條線交織而成。人也隨著經歷與階段的不同,價值觀也會有所改變,我們做的決定也會發生變化。
以我為例,以前學生時代到 30 歲之前,我很討厭談錢,覺得人活著應該多談點理想與改變社會,關注各種社會運動;過了 30 整個變得非常右派,覺得要改變社會就得先把自己顧好,就像發生在高空航行的飛機暫時發生故障,我們不能因為想幫助別人幫別人戴上氧氣面罩導致自己先暈厥,反而先把自己的氧氣面罩戴好,讓腦袋不缺氧保持清醒狀態才想著幫忙身旁的孩童與其他陌生人。價值觀的改變導致作決策的順序發生了重大變化。
觀察那些臨終的人們什麼最後後悔,通常都是「沒做什麼事情最後悔」,而不是後悔做過什麼。做過的事情我們比較不會感到後悔是因為人類心理的免疫:人們總是能找到理由去合理化當年自身的決策;相反地,沒做過的事情感到後悔反倒是自己找不到不後悔的理由。
我們把思考上升一個維度來觀察:做過與沒做過某些事,可以看成是現實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現實的自己是有義務的,而理想則是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會後悔當年沒有嘗試成為理想的自己。很多人會後悔當年沒有大膽嘗試那個夢想。我們不是說追逐夢想就一定把全部資源拿去全部梭哈,這真的是白癡,反倒是經由小規模的 trial & error 試試看,就算失敗了也不會蒙受什麼損失,就只是繞了一點遠路發現這不是適合自己的,這對人生來講意義非凡。
小規模測試我們可以這麼想,有人會後悔自己當上公務員卻沒有追逐年輕時想成為脫口秀演員的夢想。我們為什麼不是在小餐廳或小的劇場空間去做演出,還得辭職押身家去做這件事呢?難道不能一邊工作一邊嘗試嗎?別說抽不出時間沒體力,這完全是優先順序的問題。就算失敗了妳/你也知道自己曾經嘗試過也不後悔。從來沒追過夢想,一定會後悔!
既然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答案,那為什麼不在風險控制內的選項中試試看呢?又沒叫妳/你押身家梭哈,失敗了撤出也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還有一點,我們應該很少聽說過那些快死的人會後悔自己工作太少,幾乎都是相反。因此我們在工作的比例上有所調整,無論什麼理由,有比快死之前後悔重要嗎?做了哪些事情才會讓自己面對死亡前不感到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