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日更內容創作法】看見一件事卻沒靈感,怎麼辦?
【日更內容創作法】看見一件事卻沒靈感,怎麼辦?

【日更內容創作法】看見一件事卻沒靈感,怎麼辦?

有時候看到一個新聞事件想評論,有感覺想講些什麼,卻又講不太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知識儲備不足,當下超越你的理解範圍

很多人說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怎麼樣才算夠呢?這得依照平時內容創作的頻率和強度而定。假設是每天寫文、發影音的人,我的觀察是一天能快速閱讀兩本書後並產出是基本功。一本書至少7萬字,也就是能吸收14萬字後輸出。

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能每天讀至少2本書,也是知識儲備夠,之前腦內的資料庫堪用,用較多的知識去理解少量的知識,書就看得快。

書中八成的知識我們已經知道了,剩下的就是補充新案例,或是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觀點去看,對這件事已經很熟悉的人根本不用理會操作型定義,去理解對方的論證邏輯就夠了,所以書才看得快。

那麼經典大部頭怎麼可能讀得快?經典不是應該慢慢讀嗎?

我們不應該馬上碰經典,這就像平常連象山都不爬的人,突然有一天說要去爬喜馬拉雅山,這生還機率還滿低的;同樣道理,想讀國富論這種經典,不應該直接去翻,而是先在 YouTube 上找入門簡介看過,再搭配10本經濟學超入門書,有了這些知識儲備再去挑戰經典慢慢讀。

經典慢慢咀嚼絕對是有前提條件的,而非「慢慢讀」就自然而然讀得通,沒這回事。

第二、知道有關的記憶卻想不太起來

這表示平常沒做好的連結,意思是之前的類似的經驗我們曾經體驗過,卻沒有持續去回想,把回想跟其他知識、經驗刻意連結在一起。

要怎麼連結?平時把寫筆記當作習慣。這些筆記經過至少換句話說的流程後,納入知識管理資料庫,這方面的方法太多了,我的作法類似卡片盒筆記,每天走在路上或是讀書、看影片時,一律先用iPhone備忘錄複製貼上成為靈感筆記,之後找時間把一部分靈感筆記換句話說並做出與其他卡片的連結變成永久筆記;永久筆記會去觀察跟其他筆記的關係,一旦找到關係就是一個突破口,就會有所謂的「靈感」。

靈感會自動跑出來,這真的很好玩,我的心得是一切事情再無聊、再平凡不過的小事都可以拆成知識點和問題,有句萬用公式都可以套來用,叫做「不是…而是…」。

一門知識學問通常都是反對之前的什麼,然後聚焦在某一個點上展開,這思維框架都是在新瓶裝舊酒。

舉例來說好了,這段「文理科」明顯有爭議的話是怎麼來的?https://www.threads.net/@chengyin330/post/C8OFkiVPrEI/?xmt=AQGzt6PQLjENrbfYkZ_rocjzC5rMvW3vycaTse2kf91AlQ

我把文科的概念從一般人都在討論的「就業框架」拿出來,我重新放到「社會階級」這個框架中,特別是歐洲社會還存在的貴族階級,一旦同樣的東西放在不同環境就能產出完全不同的論述,然後評論區就星火燎原戰成一團,我彷彿是荒島求生放火把整座島燒掉一樣,實在太有趣了。可惜這種文無法變現~

你看連文理科這種講到爛的題目都能一直講,稍微用網路溫度計觀察,這種講到爛的月經議題清單隨便列:

  • 文科理科
  • 3萬v.s. 25萬
  • 婆媳問題
  • AA制問題
  • 女權自助餐
  • 博愛座

結論:現在知識幾乎免費不值錢,但一個好的觀念卻能破萬金

同一個古今中外講到爛的題目可以一寫再寫還是有人買單,就用「不是…而是」的技法來新瓶裝舊酒。這也是現在知識經濟當道,一堆線上課程死命開,明明都講同樣的題目,課程知識也都差不多,卻能還是能賣得嚇嚇叫,講者賣完一波直接財富自由,一切都來自這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