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本質,其實就是不斷提取記憶並運用,因為只有反覆使用的知識,才能真正內化。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以前念英文就算背了再多的單字,就算記得還是沒辦法開口好好說。
與其先背上千個單字,不如先掌握200個基礎單字,然後強迫自己開始開口說。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大腦會主動補足缺失的部分,你會更快學會如何組織句子,讓語言真正變成你的工具,而不只是停留在記憶裡的詞彙。
我認為學習任何新技能都是一樣的道理。與其囤積大量資訊,不如先找到最小必要知識(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透過不斷輸出來加深理解,這樣才能真正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80% 的寫作成果,來自 20% 的核心內容和寫作習慣。
日更寫作是種刻意練習,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寫出對自己和讀者都有價值的內容?這正是八二法則發揮作用的地方。
像是80% 的流量,來自 20% 的爆紅文章。你可能寫了 100 篇文章,但真正帶來大量關注的,往往是其中的 20 篇,甚至只有1篇。
這些文章可能是因為標題吸引人、切中痛點、提供獨特見解,而獲得高曝光。
日更的價值在於提高寫出爆款的機率,因為你產出的越多,找到「20% 高效內容」的機率就越大。
寫得多,並不代表進步快。真正讓寫作能力大幅提升的,往往是輸出—反饋—調整的循環。
你可以每天寫 1000 字,但如果沒有覆盤、沒有測試不同的寫作手法,進步會很慢。
反之,如果你每天花 20% 的時間分析讀者回饋、調整表達方式,你的進步速度會遠超一般人。
日更 = 微學習的極致應用,微學習的概念,是把知識拆解成小單元,每天吸收一點點,讓學習變得更輕鬆、更容易堅持。而日更,恰好就是在用這種方式學習——每天輸出一點點,長期累積下來,你的知識深度和表達能力都會突飛猛進。
你可以不用日更,畢竟學習方法百百種,其本質都一樣,透過日更實踐最有效。
如果你研究過不同的學習法,會發現它們的核心理念都是:「找出關鍵知識 → 迅速應用 → 透過反覆輸出加深記憶」。
每天輸出倒逼輸入,你每天要寫,就會逼自己每天去學、去找素材,這讓學習變成高頻率的「輸入—內化—輸出」循環,而不是被動等待靈感。
更棒的是能讓你從模糊到清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了,但當試圖用文字表達時才發現漏洞百出,自己都覺得好笑。日更迫使你把模糊的概念整理清楚,真正消化知識。
我自己實作感到最棒的地方是,每天一篇文章看似微不足道,但一年後你將累積 365 篇有價值的輸出,形成你的個人知識體系,而這將成為你專業影響力與商業價值的核心資產。
日更的核心,不是寫得多,而是每天都在「學—想—寫—優化」,這樣學習效率自然會遠超一般不在持續寫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