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營的日更寫作團社群中,有人讀到這篇不錯的文章〈如何每天都能寫出一篇貼文?── 維持「日更」的 5 個內容技巧〉,文中提到「「把別人先發表的知識,偷過來自己用。你得用自己的話講、標註知識來源。」這個基本作法不知道怎麼執行很苦惱。
這種知識搬運法是寫文章的基礎,無論搬運的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經驗想法,這種表達是基本單位,我認為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處理:
步驟一:把你讀到的文章、書籍段落、社群貼文、影片內容、聽到的某個消息等,拆成一句一句後,把每一句話,你先默讀一遍,等五秒後,你重新回想你剛剛讀的這個句子,用你的話打字出來。
步驟二:你把這段已經換句話說的文字,用以前唸書的方式畫重點,至少摘錄成五句話,這五句話你再換句話說一次。就像以前唸書讀課本時,用畫重點的方式把你認為重要的重點複製貼上。
步驟三:回看你畫重點的這些內容,可以回答「哪些問題」?或者說,這些內容如果是某些問題的答案,那這些問題是什麼?把這些摘要內容可以回答的問題,至少列出3個問題,想不到就問 AI 。
步驟四:從步驟三所列的問題中,選一個你最有感覺,或是有把握的問題,你用你自己的想法、你的經驗,你碰到的困難等內容「重新回答一遍」,大概寫個200字,格式不拘。
步驟五:以你目前這則回答為基礎的知識點,這份知識點要跟世界上其他的知識點、方法論、別人的經驗、你自己的經驗做連結,怎麼做連結呢?做連結總共有九個方法,這些方法用特定的句型來說明:
- 方法一:因為…所以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通常都有前因後果,你可以想想看用一個句子來說明,因為什麼事情,所以能推導這樣的回答。你可以單純用你自己的想法或經驗,也可以用別人的,可以在網路上找找看,或是問AI。 - 方法二:這則內容使我想起了什麼,包含方法論、知識點、問題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的各種聯想,可以是文章,一段話,一張圖片,一本書,完全不限制,寫至少兩則。 - 方法三:這則內容是「」的一部分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一定是某種學問的一部分。 - 方法四:它跟什麼東西很像,因為…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跟某個你讀過的書、影片片段觀念有相似之處,然後寫出原因,至少一段話50字。 - 方法五:這則內容跟「」不同之處,因為…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跟網路上的文章、或是讀過、聽過的東西那邊不一樣,一一點出差異之處。 - 方法六:這則內容很重要,因為…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為什麼要探討這個問題,為什麼對你和其他特定的人這麼重要,寫下原因簡單說明。 - 方法七:這則內容來自…
你寫出來的這則回答,來自你讀的那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從哪裡來的,作者有什麼背景。 - 方法八:這則筆記是關於
- 反對什麼
- 不是什麼,而是…,打破原本認知
- 世界上的任何文章、知識、技術都有個共同特徵:都在反對前人的什麼,如果是開創的學問,它一定也有想與之對抗的問題,例如生火這個技術是古人反對不安全感、不想再吃生食而發現的學問,一門學問一定是反對什麼事情,或是打破前人的錯誤認知。
- 方法九:讀觀點、找準則,這方法很好用,操作起來有點複雜,另外寫一篇文說明。
步驟六:用你原先寫出來的回答,加上前面八個方法相互連結的知識點、方法論、觀點想法與經驗(包含自己與借他人的),再把原本的題目以反、正、提出證據、合的格式寫一遍。
格式反、正、提出證據、合意思是,首先提到反對前人的某些看法,或是打破既定印象,用「不是…而是」這樣的句型來當主軸;正的意思是先說出你的論點,搭配至少3個實際案例當作證據,最後下個簡單結論,這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是永久筆記。
以上步驟是完整的HQ&A 筆記方法以及能互相連結的卡片盒筆記法的雛形,對於想日更寫作的人來說,是非常推薦的每日練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