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一直被「缺乏動力做事」困擾著,直到成年後導致我成就不佳,做事效率低下。
我非常容易感到無聊,最近工作時用的「一分鐘專注法」的確協助我持續一段時間,比起做了5分鐘工作,刷手機20分鐘好得多。然而我還是覺得工作十分乏味無趣,完全想擺爛不做。
我先描述什麼情境會感到極度無聊和煩躁:光是在構思今天一整天要做哪些事情時,光是列清單就讓我覺得沮喪,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希望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做的意思是可以看書,沒有壓力地寫寫心得。
沒有壓力這件事對我來說滿重要的。我從來沒有把事情做好過,從來沒有!有壓力逼迫我的情況下導致我表現更差,相對地我有興趣的時候表現會好很多,只要有興趣我就有機率做得好。
除非我處在一個很興奮的狀態不然我就不想刻意練習。練習每一個步驟帶來的乏味感徹底摧毀我的為數不多的意志扣打。除了什麼都不做,我做任何工作都感到極度無聊,隨之而來的就是高強度的煩躁,彷彿腦袋中有個壓力鍋隨時會爆炸的程度毫不誇張。
我不知道還有誰跟我有相同的事情,做事三分鐘熱度對我來講都還嫌多,我做事根本撐不了三分鐘,遑論擬定策略與思考未來。每天面對工作都是枯燥、乏味。
我非常羨慕那些做事很有動力,容易進入心流樂在其中,碰到挑戰就躍躍欲試想克服的人。我從小就做不到這點,遇到難關我就想原地不動,寧願被恥笑我也不願意有任何動作。有任何動作帶給我的就是痛苦與折磨,一直處於很煩的狀態真的很煩。
我嘗試找尋一些目標,我有讀到持續行動的張力猶如活水一般:活水源頭和終點有落差產生張力,況至流水方向的水道和源頭不斷補充水源的源頭。沒有落差,活水就會停止流動;沒有水道就會失去方向;沒有水源頭便會枯竭。
要持續有動力,除了一般人會想的盯緊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外,重要的是「創造性張力」。以繪畫為例,創造性張力有個明確的作品想完成。反之用「單純解決問題的思維」,與之對應的行動是緩解問題帶來的焦慮,而不是類似完成一幅畫這樣確切的東西,意思是努力有點成效,焦慮便會緩解,焦慮帶來的張力就會消失。張力消失導致內在動力減少,直到問題又再反覆出現讓我焦慮,這種張力才會再聚集起來。
想要告別無聊煩躁帶來的極度拖延症,透過「別人親口問我問題」可能是有效的,我很喜歡分享我學到的東西,我需要有人一直跟我提問,我就很樂意透過內容產生來分享心得,這可能是個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