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有效的自我成長靠得是大量輸出
有效的自我成長靠得是大量輸出

有效的自我成長靠得是大量輸出

不少人很喜歡上線上課程與閱讀,但我發現有個現象叫「好像知道了點什麼」的狀態。就像有人說讀完了《被討厭的勇氣》,反問說這本書是什麼樣的心理學派對方卻答不出來;又或是一直滑臉書,問這幾天到底看了哪些內容卻連十則貼文都回想不起來。

也就是說,她/他們似乎有讀了些什麼,但就是「感覺吸收了知識」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來到底腦海裡輸入了什麼,這種自我滿足的假象好像自己在成長,其實什麼也沒有改變,我自己也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得時常自我警惕。

我認為真正的成長與進步,最有正相關的是「輸出的量」,而非輸入了多少。輸入量和自我成長的幅度基本上沒有直接相關,真正的關鍵或許還是輸出的量體。

就以讀書來講最簡單,比較「一個月讀一本書,能講出該本書的內容」與「一個月讀十本書,卻想不起來自己讀了什麼」相互對照,誰是有成長的應該很明顯是前者。畢竟輸入量再大,也比不上踏實地輸出的人,沒有輸出就不會有印象。

一定會有人講自己看書很專心不可能輕易就忘記。其實要測試很簡單,就從書櫃上隨機拿出之前讀的書,有辦法在幾分鐘內講出內容的,表示對該書有印象也確實獲得了一定的知識量。相反地,講不出來表示根本沒讀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