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選擇架構:決策的隱形力量
選擇架構:決策的隱形力量

選擇架構:決策的隱形力量

── 你以為的決策,其實早已被設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以為所有選擇都是自己決定的,但《決策》一書告訴我們,那些選項往往已經被設計好了。從餐廳菜單的設計到網購平台的商品排序,我們的選擇在不知不覺中被默默引導。這種設計被稱為「選擇架構」,正是書中核心概念。

選擇架構並非冷冰冰的理論,而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當設計得當時,能幫助我們做出更符合利益的決定;當設計惡意時,也可能將我們引向衝動消費的陷阱。像訂閱服務的「蟑螂屋」,前期低價促使訂閱,卻在續訂取消上設下層層障礙,使人不易退訂。這種以設計引導決策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開始反思,如何意識到自己身為「選擇架構師」的角色。

▋我們都是「選擇架構師」

每個人不僅是選擇者,也同時是選擇架構的設計者。在日常交流中,我們都在給他人設計選項,影響對方的選擇。例如,當父母哄孩子睡覺時,不問「要不要上床」,而是問「想飛到床上還是蹦上去」,選項的設計巧妙地改變了孩子的選擇方向。

這本書的作者埃里克·約翰遜,站在多年的學術研究經驗上,解構出各種選擇架構的關鍵要素,如選項排序、描述方式等。他指出,選擇架構的力量不僅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識別消費陷阱,更是優化政策與行銷策略的實用工具。若你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行銷人員、或是普通消費者,了解選擇架構的基本知識都能讓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選擇架構如何發揮作用?

選擇架構的作用主要分為兩種:

  1. 改變合理路徑
    舉例來說,在約會軟體中,架構設計師通過展示的匹配對象數量影響選擇方式。像 Tinder 這樣的海量選項平台,讓人以「快速篩選」的模式決策。而每天僅展示一個對象的「咖啡遇見百吉餅」平台,則迫使用戶更深入地了解對方。這兩者的合理路徑各異,選擇的結果也截然不同。
  2. 激活選擇者的記憶與聯想
    記憶與聯想在選擇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像「75% 瘦肉」和「25% 肥肉」這樣的標籤,會激發我們不同的聯想,導致評價上的差異。這種描述細節的微調,讓選擇架構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的最終決策。

▋默認選項的巨大影響

書中還舉了一個默認選項的案例來說明其威力。不同國家對器官捐獻的默認選項設定,使捐獻意願產生了天壤之別。當默認選項是「不捐贈」時,登記率較低;當默認為「同意捐贈」時,登記率大幅上升。Zoom 在疫情期間採取默認設置,提高會議安全性,這些無形的默認選項改變了人們的行為,讓複雜的決策變得簡單且便於執行。

選擇架構作為一門研究僅有 14 年的新學問,其道德性備受討論。忽視其影響力即是忽視現代決策環境的重要事實,而這種「潛在的無知」會損害我們的利益。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識別選擇架構中的陷阱,而作為設計者,我們也要明智地設計選項,提供更合理的決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