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文章都在強調「除非你有家底,否則我們不應該選擇文科科系」。不過,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兩個問題。
首先,這種說法太過簡化了。現今的社會變化太快,大多數人都很難準確預測未來的發展,更何況是我們對於陌生領域的瞭解。因此,即便某個產業現在有利可圖,也不能保證在我們畢業之後依然是一個好選擇。相反地,只有熱愛自己所學、有興趣並善於表達自己的人才會在工作中得到滿足,長期發展才會更好。
其次,這種觀念把「結構」和「個人」的層面混淆了。即使是某個行業整體看起來有發展潛力,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適合從事這個行業。像是我這種純文科生儘管對理科興趣濃厚但就是念不好,這是天賦差異無法勉強,況且我對人有關事情總是興致盎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個性和天賦,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所以,在選擇科系時,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天賦能力,而不是只考慮未來三、五年薪水和前景。
尤其現在2023年可說是與 AI 協作元年,之後人工智慧大爆發,文理科分界已經變得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精準提問的能力。像是過往不少工程師自豪自己能寫 code 跟電腦對談,掌握這門技藝動輒對文科生加以鄙視與嘲笑,殊不知 AI 首先就是先殲滅這群自以為是的工程師,難怪母胎單身交不到女朋友(又是地圖砲,哈)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做出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
- 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了解自己的興趣、嗜好和擅長的領域,讓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興趣所在。
- 探索不同的職業和行業:學習和了解不同的職業和行業,以瞭解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透過實際體驗或訪問行業專家,更能瞭解行業的真實面貌,以幫助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
- 建立積極的心態:選擇科系是一個重要的決定,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使我們犯了錯誤,也不要灰心喪氣,而是要積極面對挑戰,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多方嘗試:我們趕快多去嘗試,試過通常就會有感覺了。
- 我們很有興趣,但其實沒有天份/能力:這種比較棘手,可以請認識的專家跟我們談談,看看有沒有我們適合的相關工作。假設有人對視覺藝術有興趣,但真的沒有畫畫、雕塑、攝影的天份,那就可以考慮比如藝評家、博物館策展、藝術相關文宣出版相關的路。通常喜歡藝術的人,即使不能自己創作,跟藝術家在一起工作也會比較快樂。
現代社會分工細膩,路線都是很廣的,只要用心去找,幾乎都可以找到大方向上符合自己興趣跟能力的路。
其實原則都還是一樣——世界上沒有100%適合的工作,就是找到一個自己覺得蠻有興趣,符合自己能力,社會又有需求的位置。然後,努力把自己有天份的技能練起來。對於自己沒什麼天份但工作上會用到的知識,也要盡量去了解——這樣就會是一個很有貢獻,自己也快樂的人了。
現在來分享一下今天可以做的兩個步驟:
- 給自己時間反思:今天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自己對未來的想法和計劃,以及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在哪裡。有時候,沉澱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未來的方向。
- 了解各行各業的前景和要求: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去了解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總而言之,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是一個非常個人化和複雜的過程。我們需要認真思考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足夠的研究和調查,並保持開放心態和不斷進步。相信只要用心去找,幾乎都可以找到大方向上符合自己興趣和能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