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帳戶餘額有一連串數字,人就有膽去做決策。
我們不敢因為沒錢,讓我們陷入認知餘裕不足的狀況下,也導致陷入生活的惡性循環,也不敢想更大一點的事,遑論要更有錢更上層樓。
一般理財書上都說要有第一桶金,也就是說身上有多餘的錢做投資。由於是多出來的錢不影響到正常生活,賠光了也是可承受的風險;扣掉日常生活開銷,一定比例的錢拿去適當休閒娛樂,畢竟生活一定要調劑這躲不掉,最後把剩下的拿去投資。或是運氣更好妳/你的休閒嗜好就是投資,哪真的是最棒的組合。
理財書上講的這些都沒問題,但我倒是有另外一種想法跟思維模型有關,真正影響我們的反而是「平時賺錢的方式會影響妳/你花錢的思維」,我認為這是更深層的原因,更值得我們挖掘、探究。
一般來說有2種思維,第一種是領薪水思維,另外則是做生意思維。
我們以生活買筆電的例子最簡單,先不講買房這更遠的事。
假設每天工作與生活很需要一台筆電,光是買一台好一點的能做平面設計、文書處理又能每天打遊戲的,一台適合的電競筆電可能就上看8萬,光是這價錢就讓人會思考一陣子。
我們假設生活與工作中的確非常需要一台新台幣8萬的電腦,這筆錢就是省不掉,妳/你會怎麼想這件事?
「領薪水思維」是在盤算一個月收入多少錢,要工作幾個月的收入去賺到這8萬。
「做生意思維」則指涉財務目標是8萬塊,我要賣多少東西就可負擔這8萬塊。
一個是盤算幾個月的收入,另外一個卻是要做多少生意,這兩種思維和日後花錢的價值觀截然不同,也會大幅改變妳/你花錢的樣貌。我認為做生意思維能讓我們從上班族領薪水的僵固思維跳出來,使得更勇於投資,更敢消費,對風險更有感,對未來比較不盲目。
所謂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或許就是做生意思維每日逐步累積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