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工作好無聊,做什麼事情都沒勁,怎麼辦?
工作好無聊,做什麼事情都沒勁,怎麼辦?

工作好無聊,做什麼事情都沒勁,怎麼辦?

我知道我該做什麼,但我就是不想做它。感覺好無聊,怎麼辦?

在熙來攘往咖啡廳靠陽光灑進落地窗的一角,我正面對著自己的Mac,眼神空洞地凝視著Word文件中的無盡空白。螢幕上這片空白不僅是創作的荒漠,也成了無聊的象徵。那種沉重的、壓抑的、讓人窒息的閃爍輸入槓彷彿標誌著無聊的號誌燈。似乎都在嘲笑我這個人的創造力之匱乏。每個閃爍的瞬間,都像是在強調它與靈感之間不可逾越的距離。

這份無聊不僅蠶食著時間,也在踐踏我的自我價值。它不像日常工作中那些可以輕易勝出的挑戰,而是一個深邃的黑洞,吞噬著每一絲想要逃脫平庸的企圖。在這個過程中,無聊變成了一種刑罰,我被困在一個無形的牢籠裡,讓每一次試圖撰寫的努力都顯得無力且徒勞。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份無聊似乎變得更加強大,變成了一種內在的嘲諷,一個不斷提醒他創造力枯竭的殘酷實相。它不僅是一種心理狀態,更是一種存在的困境,一個關於自我實現與創造性表達失敗的沉重敘事。在這場與無聊的鬥爭中,感到自己正逐漸敗下陣來,被迫承認,在這個看似無限的空白面前,我的筆力是如此的無力。

出於拖延的理由,我不由自主地寫下這篇心得文。為什麼我會覺得無聊?

我發現我比平常人更容易、更頻繁地感到無聊。我現在覺得好無聊!

無聊,似乎不該出現在成年人的詞彙中,這應該屬於小孩才會有的吼叫,成年人似乎有太多義務要盡,怎麼會有空感到無聊呢?然而我還是覺得好無聊。

我知道我要寫書的某個小節,但我現在就是不想寫。

為了逃避無聊這件事,因此翻閱其他書或是看知識型YouTuber頻道,原本的有趣現在也讓我感到很無聊,特別是剛剛發布的Netflix三體,看完古箏計畫後讓我心情更差,原本的期待完全落空。

無聊到底是什麼?

以我為例,無聊時我感覺大腦就算是空白,卻並非無事可做,反而可以感受到它期待著做些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或探索出其他可能性。理性上完全知道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卻怎麼樣都沒辦法沉浸其中,這就像想炒菜,瓦斯爐的火怎麼都打不起來一樣。

無聊不僅是一種需被避免的負面情緒,它也是一種心理信號,提示我們對當前生活狀態的不滿和對變化的渴望。

第一,「缺乏具體目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觀察,無聊反映了我們內在心理機制的工作方式和我們如何與外部世界互動。無聊的感受揭示了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實我們想要做些什麼,卻沒有相對應具體明確的目標。就像小孩在玩連連看,要把左邊和右邊的選項用鉛筆畫線連起來,可是我們目前只有左邊,右邊的選項怎麼找都找不到;這也類似外面明明天氣這麼好,為什麼還得困在辦公室內上班;弔詭的是就算不用上班了,在外面曬太陽你也不知道要幹嘛,這比沮喪更糟糕,也更茫然。

第二,沒有發揮我們本能的天賦:明明是很有創意的人卻被迫在流水線上加工,這時又腦袋空空的話,兩個因素加起來也會覺得無聊。這跟擅長說話的人得在會議室內閉嘴,善於踢球的人卻只能坐在座位上不能動。

要應對無聊並非容易的事,最糟糕的狀況是為了逃避這份無聊,我們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拼命滑,或是菸一包包地抽,酒一罐罐地灌。逃避無聊是在增強它對我們的束縛,展開了所謂的拖延症,接下去永無寧日又得在悔恨中度日。

這也間接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拖延,某種程度來說他們是在逃避無聊這件事。拖延僅是表象,核心是強烈的無聊延伸出的無意義感。我們拖延通常是預期到從事某任務時會感到無聊,而選擇延遲開始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無聊成為了引發拖延的情緒觸發點;另外不確定應該從事什麼活動或不感到現有活動有意義時選擇拖延,作為一種尋找方向或避免無聊的策略,促使人尋求即時的滿足或轉向其他活動以尋找新鮮感,而這種轉移注意力的行為可能進一步導致拖延。

拖延的底層邏輯來自無聊。無聊本身不好也不壞,它渴望投入,卻連第一步都不肯跨出去,這才是無聊的關鍵所在。

應對無聊的9種解法

心流

無聊有很大的機率跟不具體、不明確的目標有關。而心流啟動的前提是在有確定目標下,一種在完全投入某項活動時出現的狀態。此時人會感到時間飛逝,完全忘記自己,只專注於當下的活動。要達到心流狀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技能水平卻稍微有挑戰性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既不會讓你感到沮喪,因為它不會太難,也不會讓你感到無聊,因為它足夠吸引人。就像玩遊戲破關,一步步升等通常經過設計,不會太簡單也沒有困難到無法跨越,進入心流的關鍵是「剛剛好的難度」。

好奇心

當你覺得無聊時,試著去探索你周圍的事物,或者學習一些新知識。提出問題,尋找答案,這可以是藉由HQ&A 法,在閱讀時,將你覺得有感的原文內容記下來,根據你畫下的重點,思考這個重點背後的問題是什麼,即如果這個重點是答案,那麼對應的問題是什麼,並重新回答這個問題。我滿推薦HQ&A 法的,它可以控制好奇心的過度蔓延,不會讓你開著一個接一個多餘的網頁,把當下的內容轉換成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內化。

興趣

找出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並投身其中。當你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無聊感很自然就會消失。這可以是一項愛好、一項運動、甚至是某個學術領域的深入研究。關鍵在於找到那些能激發你內在動機和熱情的活動。

真正的放輕鬆

跟前面三者都有具體目標不同,這個行為沒有明確目標,卻最好的對抗無聊的方法就是簡單地放鬆、無所事事。這不意味著你什麼都不做,而是進行一些無目標、無壓力的活動,如散步、聽音樂或繪畫。這些活動不僅有助於放鬆身心,還能促進創造力和自我反思,但就是不要滑手機!

正念冥想

通過冥想可以學會如何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而不加以評判。這種實踐有助於減少無聊感,因為你學會了欣賞當下的每一刻,即使是那些表面上似乎平淡無奇的時刻。

純粹接受自己現在是無聊的,不用逃避,直接面對它。

用有價值的事情互相拖延

覺得寫書無聊,就用寫日更心得文來拖延;覺得寫日更無聊,就用跑步來拖延;覺得跑步又無聊,就用健走來拖延,等等。

無聊的靈魂拷問

「那我現在到底真正想要做什麼?」這個問題需要被完整陳述,我相信人生中很少有比這更重要的問題了。

運用「微動力」

這概念來自《黑馬思維》這本書,它指的是那些深藏在個人內心的、驅動他們行動的小而強烈的動機。這些微動力可能與個人的興趣、激情或價值觀緊密相連,是推動他們追求個性化成功路徑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