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想問題感到煩躁進入心流的處理原則
想問題感到煩躁進入心流的處理原則

想問題感到煩躁進入心流的處理原則

身為 A.D.H.D. 注意力缺乏症的我,要進入工作模式要比其他人困難許多。

一般人就算覺得工作再無聊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解決問題的當下,除非是我覺得很有興趣的事,不然從小到大我做事效率很差的主要原因來自於真的無法進入心流,雜念一直跑出來,面對眼前問題腦袋都空白,下一秒又想著「中午要吃什麼」,緊接著思緒又冒出「有生之年能見得到外星人嗎」,空調的嘶嘶聲又進入耳朵…對,我的思緒就是這麼跳~

不專心無法進入心流讓我非常困擾,然而最近有找到一個適合我的獨特解法:我很喜歡描述問題,把問題描述套入系統論與各種整合思考思維模式中。

還記得以前很討厭上數學課,唯一讓我眼睛一亮的章節是教「邏輯」這部分。做數學時內心一直跟自己說要專心要專心可是都失敗,然而唯有邏輯題時我很容易就陷進去,一抬頭看時鐘已經過去一小時了,非常渴望知道答案和論證過程。當老師在台上解題時聽得非常仔細,還一直覺得老師能不能再多講一點,求知若渴的程度現在回想這情境竟然是上數學課而非歷史課。之後才明白喜歡思考策略並用在日常生活,從中檢視論證是否有誤算是一種興趣。

在工作上碰到問題我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煩躁,因為腦內瞬時雜訊湧進不容易抓到重點集中專注力,然而當我問自己「這個問題用系統論與思維模型切入思考會怎麼樣?

一旦對自己問了這句話,我能瞬間感受到腦袋深處某個開關被打開,整個思維系統開始高速運轉,過往很抗拒去想問題因為感到非常煩躁,這個問句一來我馬上就能靜下來一直想一直想,就算被人家質疑想得不對也很有意願修正然後繼續想。

工作中所有動作通常都有幾個元素組成,都有其關聯性:

  1. 面對的問題
  2. 功能
  3. 本質議題
  4. 給人的價值
  5. 成本
  6. 符合供需法則
  7. 風險
  8. 做事準則規範
  9. 應對策略
  10. 系統論視角

為了讓自己在工作時容易進入心流,我把上述的問句再細分成以下流程提醒自己:

客觀描述:客觀描述問題

系統論:用系統論整體看眼前的問題,用系統圖描述問題

整合思考:再引用「思維模型-臨界知識」來看當下這個問題

偷師:逆向工程-知識萃取

完整性:思考問題是否 M.E.C.E.

模擬成果新聞稿:人們可以得到什麼幫助,有什麼價值?

攻略:把問題弄成每一個劇本走向,一類情境一個回應

帶風向:針對這份企劃的決策者設計問題引導風向,利用偷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