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的台灣社會氛圍很重視 CP 值,無論政府還是民間就是希望用魯肉飯的價錢吃到三星米其林牛排才覺得賺到,隨時在用貪小便宜的小聰明心態面對各種問題,的確能讓事情被解決不少,至少讓眼前問題看不見。
然而,以個人的生涯來說,無論是感受到對自身有意義的存在、追求真正的幸福或是單純沉浸於心靈的滿足感,用 CP 值來衡量是否划算就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決策標準了。
我們就以少子化為例,那些生小孩的勇士家庭,在生養小孩上對盡早財務獨立的立場來說只有扣分的份兒,怎麼想都不是划算的事情,但有些人就是想要有後代,或就是喜歡小孩,這時候就不用 CP 值來做這種重大決定了。
或許我們可以說,對於我們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就算一輩子過得很辛苦,甚至被他人唾棄還是無法擺脫內心的呼喚,義無反顧地向前行。
相對地,我們用是否划算來衡量事務,表示妳/你根本對它沒有愛,也不至關緊要;這就像是妳/你身處沙漠快渴死了,有一杯有點泥土的髒水在妳/你面前時還會在乎有沒有經過消毒殺菌逆滲透的過程嗎?會思考划不划算的這件事對整體生涯來說根本不重要。
會在乎 CP 值,表示對這件事沒有渴望,都是可被拋棄的。
或許,順從內心的渴望,能對自己真實地說出「這種生活方式就是我想要的」而持續堅持下去,滿足了內心真正的渴望才是最符合人生的經濟效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