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顧名思義就是不工作。至少我的同溫層都還滿討厭工作的,朝思暮想著有一天可以把老闆炒魷魚,躺在家就有錢進口袋,實現所謂的財富自由。
然而,我認為我們根本不該有退休的念頭,為什麼?
Table of Contents
為了錢工作非常痛苦
工作當然很累,工作通常是處理別人覺得麻煩的事才付錢給妳/你幫她/他們解決。
對,工作也很煩,有壓力就不用說了,更慘的是枯燥乏味,很多時候根本看不見未來。
如果我們上升一個維度,引用系統論來思考,先拆解「工作」這個東西,我們可以發現它其中一項功效就是賺錢(廢話?)。
可是,賺錢只是工作的其中一種功效而已,姑且不談那些更高、大、上的自我實現、對世界有卓越貢獻、讓自己產生意義感。從工作帶給日常生活我們可以觀察到,光是軍公教退休跟一般還在上班的勞工相比,很多退休人士沒有再去職場,如果沒有多年養成的嗜好,其實會失去一項工作時最重要的東西:「社會連結」。
工作最大的功效是「社會連結」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我反倒認為「跟社會保持連結」是工作最重要的功效,這比賺錢帶給我們的價值更大。
至少在現代社會運作越來越精細,我們的工作也被分得很細緻,就像在一部巨大無比的機器中扮演一個螺絲釘的角色(不一定是螺絲釘啦,只是比喻)。
我們在這機器中有一個位置,該位置有角色要扮演,被賦予任務要完成,藉由扮演好當下的角色對整部機器持續提供價值。
例如妳/你這個螺絲釘就是要固定一個支架,有沒有妳/你似乎沒差,然而越精密的機器只要少一顆螺絲其實就會有鬆脫的跡象,我們沒有想像中的這麼渺小,以系統論來說我們都在做出可觀的貢獻,只是沒觀察到而已。
扯遠了,回到社會連結這個功效。不是說家庭的連結比社會重要,兩者都很重要,這就像吃飯與喝水的關係,我們怎麼可能放掉其中一塊活下去?家庭與社會的連結是兩種不同的功效,無法捨棄與交互替代。
以我觀察生活中軍功教退休人士可以發現,就算有家庭、有錢生活無虞,尤其錢根本不是問題了,但一旦沒了工作帶了社會連結,生活上就會失去重心,到最後不是拼命找事幹,不是去當志工或是乾脆開間小公司做起小生意,過得比之前當公務員時還忙。
很多人說自己的夢想就是不工作,畢竟工作真的很累、很煩、很討厭。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為了錢工作真的很痛苦,光是通勤打完卡感覺半條命都沒了,還要在老闆的吆喝聲中度過,對客戶陪笑生不由己真的很辛苦。
為了錢不能貿然離職這思路完全沒有錯,可是這會帶來兩個問題:
問題 1 – 沒有工作會失去社會連結
問題 2 – 就算妳/你不退休,也還是有很大的機會「不為錢工作」
依據觀察我生活圈的退休人士,剛開始不工作覺得很爽,但一年過後那種無所事事的生活,尤其沒有生活重心更讓人覺得茫然;跟上班時輕鬆非常多這是一定的,卻也失去了某種生活中會有的充實感。尤其上班時有機會能稍微偷懶一下、在茶水間跟同事交換情報的種種看似沒什麼意義的小確幸卻能扎扎實實帶來每日一點點的快樂與幸福感,退休後從此消逝。
聽過太多人說:「退休後我會好好生活」。可是…我觀察到絕大部分如果沒有找到事情做,就是窩在家東摸西摸看電視,覺得生活很無聊反而衰老得更快。
沒有在退休前事先練習如何好好生活,妳/你怎麼知道退休後能過得精彩?
這就跟酒後家暴犯一樣,我們怎麼會期待家暴者有天莫名其妙會悔改;就連工作都做不太好的人,退休後突然變成生活大師?這機率我認為非常低。
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期待退休,而是在上班時針對理想的工作方式每天一點點的實踐起來,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時間、地點,打造我們想要的生活,讓自己工作感到開心、幸福,又能持續獲得穩定的財務報酬。
當我們想工作時就工作,不用每天趕打卡而是睡到自然醒,覺得有動力時再開工,持續跟社會保持連結,不讓自己陷入無所事事的茫然,甚至絕望的泥淖中。
工作就是要開心做到死,一路玩到掛
快快樂樂做到死一路玩到掛,這真的只能退休或是財務自由之後才能做嗎?重點是不再為錢工作,這目的在我們年紀尚輕時就能開始打造了,首先要先摸索出自己一輩子想做的事,然後研究我們能提供產品/服務的市場需求,並在財務上沒有緊迫的壓力讓自己有足夠的認知餘裕去規劃比較長遠的未來。
至於在財務上要有餘裕,我認為有3個很基本的條件:
條件 1 「存款」- 身上至少有不工作還可以活一年的存款,讓自己做一些重大決策時有一定的底氣
條件 2 「保險」- 保足夠的醫療險雙實支實付以及增額第三責任險
條件 3 「投資」- 定期定額投資全球股債配比 3:7,長期而言追求穩健 7% 年化報酬率,行有餘力做比較大膽的投資規劃。
總而言之,我認為我們應該是優先找到自己一輩子的嗜好,邊工作邊打造能樂在工作的理想生活,而不是期待既沒足夠的體力,也沒有良好的財務狀況下希望退休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