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想法是一種美妙的體驗,當下應該被記錄下來。但要將這個想法發表,就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淘汰。
身為內容創作者,我們都應該準備一個素材庫,儘管有許多想法,大多數卻都不會達到發表的標準。
重點是,一個想法要值得發表,必須具備新穎性,這種新穎性不僅是創作者自己感覺到的,還要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像是精英日課專欄的作者萬維綱有個簡單公式:「喜歡=熟悉+意外」,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必定是在舒適和恐慌之間的那個「學習區」之內。抓住這個度,我們需要培養一個長期的感覺,知道大眾認知的「守備範圍」在哪裡。「守備範圍」以下的東西都是老生常談不值得我們寫。
「守備範圍」可能並不是一個明顯的區域,它可以是一個圓形或者更複雜的圖形,它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形狀,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稍微「守備範圍」的舒適圈一點點。畢竟一旦突破得太遠,讀者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至於離得太近,人家覺得沒意思。
要找到「守備範圍」在哪,我們不僅要大量閱讀流行的、可能你自己根本看不起的文章或所謂的暢銷書,還要讀那些文章的讀者評論,了解這些文章引發了什麼反應。你得知道當前人們對什麼感興趣、以及從什麼角度對這些東西感興趣。這裡沒有說明書,你只能自己找到這個感覺。就像你需要吃很多家餐館的中餐才能了解現在的中餐是怎麼回事。這就是文化自覺。
簡單地說,我認為內容創作者的工作就是抬高那看不見的「守備範圍」,我們生產的內容不只自己進步,也能讓訂閱的夥伴們上車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