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價值=解決問題
價值=解決問題

價值=解決問題

最近跟一位藝術家朋友聊天聊到一人公司的商業模式,他提到最近在聽的大人學頭幾個單元就提出「把生涯規劃的決策換算成金錢成本」的概念,但藝術圈的職涯潛規則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直接談錢根本犯了大忌諱。

藝術圈應該是談「文化資本」我猜。每個領域交換的「貨幣」或籌碼都不一樣,依照我的理解,藝術圈很看名聲,整個人能轉換成多少價值是跟名聲密切相關的,不像醫生、律師好歹有個證照,而藝術圈沒有證照認證,而是很抽象的名聲。從「名聲」這點出發,其實藝術家在他們圈圈內發展似乎跟網紅職業生涯類似的邏輯,這小圈圈認定資歷就至關重要,藉由賣出作品、在各種地方展覽的方式取得圈內網紅的名聲並轉換成錢要等一段不短的時間。

那些有野心的從大學開始就在抱著藝術圈老師、前輩、評審的大腿不放,獲得肯定後成果是贏家全拿。而在學校時給學子們催眠的那些台上師長們可說是滿滿的倖存者偏差,站著說話不腰疼。也因此我們才要「跨領域」,不能僅在頭部市場讓贏家全拿。

藝術圈依照我的粗淺了解看來是符合「頭部市場」的描述,也就是只有第一名贏家全拿的零合賽局。這讓我想到「寫企劃」這份工作就不是頭部市場,只要有縫隙就能鑽,服務少數人不用太難的技術就能活得還不錯。從比較來看,或許整個藝術圈,或跟藝術能跨領域的需求一定有非頭部市場的,也就是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工作環節,能吃飽過得還不錯。我覺得辨識出來應該會很有意思,例如之前看到有人專門幫做生意的人提升品味,能提升成功交易頻率,大幅提升交易金額。

之前也有人問我同樣的問題而寫了這一篇【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

跨出第一步的方法,先去蒐集任何人曾經問過我們的問題,至少蒐集50個問題,針對每個問題一一做出回應,可以先寫點文章,或用照片講故事都行,只是要讓人看得懂。

我們賺不到錢,這背後的意義是「對別人沒有價值」。例如說,我們寫了五年 500 篇的心情日記,這對別人有什麼價值嗎?並沒有!我們又寫了十年 1,000 篇的育兒紀錄,對別人有任何幫助嗎?也還是沒有!當我們說「價值」的時候,這麼抽象的詞彙到底該如何具體化呢?我認為個人品牌教練于為暢老師講得非常精闢:

有「價值」的內容就是可以「解決別人的問題」。價值 = 解決問題。

我們寫了 100 篇的心情抒發,還不如好好寫一篇「我如何走出憂鬱症」

我們寫了 500 篇的育兒紀錄,還不如好好寫五篇「副食品製作方法」

我們拍了 10 支旅遊 vlog,還不如好好拍一支「如何用 2 萬元玩東京五天」

與其隨便做很多事,不如好好的把一件事做好,比 99% 的同質作品都好。(參考來源:2020年03月30日完全訂閱制文章〈量變帶來質變,一個人是怎麼變紅的〉)

尤其藝術家更是如此,量變+公開寫作,讓量變產生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