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不知道要分享什麼,蒐集別人的意見與問題
不知道要分享什麼,蒐集別人的意見與問題

不知道要分享什麼,蒐集別人的意見與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找到 Niche 市場,依據線上的測試我是INFP 調停者,看著測驗結果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幹嘛。

於是就想想平日我有特別喜歡做什麼事情嗎?基本上就是讀書,寫寫文字分享公開心得,做筆記,接觸一些思維模型,得知不一樣的想法。或許搭配INFP做利基的話,你可以著重在知識的輸入輸出,並將其轉化為對大家有用的思考框架與獲利模型,引領著其他人用這套方式落實在生活當中。

如果觀察、輸入、輸出心得,搭配生涯職涯經驗,凝煉一套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或敘述框架。我的產品MVP可能就長這樣。

《知識復利》這本書是不錯的例子,何則文,、高永祺兩位大大一起出版的書。教大家怎麼將腦內的知識進行輸出,並進一步達到內容變現。

然而這本書我在誠品翻過,我做這種事跟本被他們壓著打著叫媽媽。這就意味著凝鍊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這套知識體系是可以落實在生活當中的。利基就是從你身邊的好朋友們下手,幫他們做出成績,打出自己的口碑俗稱學員見證。

做這種的神級人物太多,我完全沒優勢,一丁點也沒有。然而萬事起頭難啊,而且神級人物可以吃掉整個台灣1000萬人口的人數嗎?吃不了啊,而且圈子都侷限性,他們的圈子不一定能打入我的圈子,你只要在自己的圈子混得風生水起也是一種成功。就像現在做職涯諮詢的神人顧問這麼多,但還是一大票沒聽過職涯諮詢。

這種領域就分很細,我一直找不出特殊之處,我沒什麼特別的。可以想想我自己喜歡解決什麼類型的問題,或是平常都幫身邊人回答什麼樣問題。會說什麼樣的話去解決別人的疑難雜症,這些疑難雜症的分類是什麼,然後自己是怎麼看待的,從這邊去做分析。或是你過往至今寫的所有東西、心得、思維框架曾經引起哪些人的共鳴,他們對你說了什麼、贊同什麼,這也是切點。

例如可以教大家怎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抽出自己真正需要的資訊,如果你過往的東西有這類內容的話,就可以當切點了。

沒人問我問題怎麼辦?

這就是問題…沒什麼人問我問題😂😂😂 我沒什麼切點下手,可是打從出生到現在都沒人詢問過自己的建議嗎?可以慢慢回想。

我想了一下,標案寫作這個一直有,但我還想往外擴展,雞蛋不能同一籃子裝。那也是,銀髮與自由工作攻略如何?感覺是你會平時研究的方向,應該也是大眾需要。

然而,講自由工作的人排到阿里山上了 好比說雷蒙、于為暢就很容易搜得到。

說不定別人也會遇到這個問題:沒人問問題,要怎麼找問題呢?找出大眾需求應該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沒人問你,說不定會問google、問九天玄女,可以從那些平台蒐集問題嗎?未來甚至可能教大家找問題的方法。有一陣子有訂于為暢的電子報,有一樣的觀點。重點在於風格,就像同樣科目,你喜歡的老師才聽得進去那樣。

沒人問問題,怎麼找問題嗎?這個idea有趣。設置一個提問箱(歡迎問問題)。如果是妳/你,會想問什麼問題?還有教大家怎麼問問題。

有人認為太專業或嚴重的事情會需要找專家(醫師等級,因為後果嚴重),如果是上班族或一般人走知識輸入輸出應該還是走生活風格等級的資訊,大神級志祺七七有強調過他定位頻道是討論不是新聞。

一個問題清單或可能議題地圖會想收藏。有買過書,不過總沒動力看。如果有類似電腦玩物之於3C,有個XXX之於家庭照顧支援好像會常常搜尋?

講到志祺七七,每週七天,每日七點七分鐘的懶人包新聞
講到阿滴英文,妹控,地下理事長
講到博恩,很會脫口秀的中共同路人(x)
講到雷蒙,notion 筆記講師,生活黑客教練

其實像雷蒙一開始只是教怎麼做簡報表達的~((跟自由工作者八竿子打不著。例如教簡報的人這麼多,忘形流和雷蒙流就不一樣,大家會各自挑口味吃。先從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鎖出一個領域類別,然後貓下去做。

這些人也有提到說,他們會關注外國的趨勢,看看有什麼需求,是外國已經先出現了,正在被滿足的;而台灣尚沒出現,尚未被滿足的。

創業是創造價值,滿足社會需求

需求其實就是那些,只是方式各有不同,載體隨著世代改變

每一個人活著、存在本身,都是在實踐一組特別的價值觀集合

太特別的價值觀集合,可能有特別的供給,卻滿足不了大眾需求;大眾需求,頂多接受特別的供給方式

星座大師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我至今是看不懂XD 但顯然是滿足了極大的族群需求。

一般人的輸入輸出,志祺七七算跟著時事走;瓦基算講書。

現在講書的人太多,也都滿有特色的。想要講書嗎?最近有聽瓦基介紹《如何讀懂一本書》,他的註解有點浪漫:這是一本給說書人的情書。

瓦基有特色,喜歡一本一本講書,我發現我不會用一本一本的方式分享,可能是主題性的,這種主題10年後看都還是很有價值

比如
「沒人問我問題,如何幫自己找到問題」
「如何經營自媒體」
「如何日更短文」
「路上認識新朋友第一次就上手」
「考國考一定要知道的10個小技巧」之類的

可是這種主題還是回歸到一點,之前的人都做得很好,我找不到更特殊能切入的地方,我這個人不幽默也不搞笑,我實在想不出來別人為什麼不看瓦基而要看我的。

雋永歷久彌新,這種說書風格讓我想到啟點文化的 有聲書評,蠻好的~~

突然拍腦袋想到,我是歷史系畢業的,志奇七七是用討論的方式聊新聞,歷史結合新聞事件,對大眾來說只是講故事,似乎比較少人用「系統論」、數種「思維模型」去探討這些

雖然我不知道這到底有什麼市場,只是拍腦袋想想而已

市場充滿機會,端看你如何切入,如何看待需求XD

如果以查理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做切入,分享各種思維模型,歷史故事,人物介紹,身在臺灣如何運用,我個人會挺有興趣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