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問題情境
2022年的台灣,一位小朋友得腸胃炎住院,三家理賠住院日額的配置加總都比不上南山單一保單(當初家長強調很怕小朋友住院,投保時加重日額比例,門診手術、住院手術、住院雜費都很低)
家長陪孩童住院期間
三家實支實付配置花費三萬,理賠三萬
單一南山實支實際付花費也三萬,理賠五萬
可能的解法
思考該問題有個前提:小朋友腸病毒住院五天對該家長來說,獲得三萬和五萬理賠金的各自意義是什麼?
我們必須回歸保險的底層邏輯:風險的轉嫁,用小錢抵臨時花費的大錢,讓自己不陷入財務危機
一個日薪六千,一個日薪一萬二
住院要照顧小孩一天,就失去工作一天的收入,日薪有這麼高嗎?彌補自己請假的損失,有需要這麼高額嗎?用幾乎同樣金額投保的錢只去分擔住院費用(2022年的台灣住院不像十幾年前能住很久),住院天數很短,但面臨財務困難的全民健康保險無法負擔往年這麼多手術與雜費項目,病患自負比例逐漸攀升
明明手上有超過十張好牌可以配置出比單一南山還好的醫療險配置,為什麼偏偏只在意南山的高住院日額,卻徹底忽略了孩童長大成人後更需要的手術與雜費,尤其雜費開支更是驚人
這麼在乎住院天數,我們反過來想,小朋友一生有幾次會得腸病毒需要家長陪同時,失去工作天數的收入
然而,隨便影響家中經濟的手術動輒兩百,三百起跳,哪個風險更會讓一般小資族陷入財務危機?
三家實支與單一家南山,投保金額可能前者比後者貴五千,但多五千塊是能做到更全面的保障
多這五千塊,就以當下家長自身的健康狀況來說,家長生病了有辦法不影響孩子?五千塊一張實支對個人來說就能做到很充足的保障,比住院日額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