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朋友聊到在職場與生活中雖然沒被疫情影響太多,卻也沒什麼進步,有種停滯不前的沈悶感。
我則是分享了之前讀到的「改變15%定律」。不少人認為只要把原本的東西做15%程度的改變,其效果反而越好。
想想這還滿反常識的,既然要讓自己更好不是應該大幅度的改變嗎?一旦馬上做劇烈改變,人畢竟是喜愛待在舒適圈的,變動太厲害很容易把自己打回原型,不如從小改變做起步。
之前聽過人際平均理論,我們的年收入、價值觀都是受身旁最常接觸的5個人;要想變得更有錢、身心保持平衡,先從15%的交友圈開始,不宜貿然躁進。
討論大哉問的人生課題也是同樣的概念,從15%的微調開始,不必幻想一步登天,什麼都一口氣到位,這未免也太好高騖遠。
當我們只把改變聚焦在15%的規模,尤其面對重大人生課題,諸如理財、維持健康,從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以理財為例,從1天存下100塊開始、買個包前讓自己深呼吸,緩個3分鐘再按下購買鍵;維持健康從減重開始,一起床就量體重,紀錄每天的身體變化,先這樣就好。
「改變15%定律」我認為也跟「80/20法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天不做過度激烈的改變,度過最一開始好像也沒做什麼的那段煎熬,才是改善自己的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