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疫情失業了,如何度過中年危機?】
【疫情失業了,如何度過中年危機?】

【疫情失業了,如何度過中年危機?】

  • 一位前輩感嘆道:「自己已經40好幾了,上有老,下有小。疫情讓公司收了,儘管存款還夠,但要有養家薪資的工作不是一時半刻能找得到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 武漢肺炎讓人們的生活經歷重大變化,完全能感同身受。我認為職場很容易碰到這樣的挫折,尤其疫情這種黑天鵝真是讓人生有了巨大轉折,不必感到羞愧。
  • 很多時候我們碰到這樣的的難關有種被卡住的感覺,其實卡住我們的或許不是擺在眼前的失業,而是自我設限,凡事都嚷嚷著「這不可能啦」,如此經年累月的僵化思維。
  • 我們被難關困住,是因為只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死瞪著
    • 當我們身處困難的迷宮時,我們反而要先冷靜,不是一昧地往前快步前進,而是從四面八方觀察,那怎麼看呢?
      • 左右看:洞察其他可能職能和行業
      • 向內看: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 向外看:斜槓跨領域,把興趣變成實質收入
  • 左右看:自己的價值鍊分析
    • 什麼叫價值鍊?
    • 想像自己所在的行業是一條工廠內部的福特生產線,從挖掘到客戶的實際需求,真正收到訂單,開始生產服務(其實實體的產品本質就是服務,看看賣硬體的蘋果公司,沒有iTunes、App Store和店面的Genius Bar,鐵粉也不會把產品買回家)、出貨交付到忠實的消費者手中,舒緩了她/他們生活中的痛點,消費者最終透過產品產生了價值。
    • 我們自己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在該領域的價值鍊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 向內看:成為該領域的「唯一」
    • 當我們了解到在價值鍊當中原本扮演的角色後,絕對不能心滿意足,而是要持續追問:在該環節中我們是否能再更細分市場,不要落入過度競爭的內卷化圈套,這賽局對任何一方都沒好處。
    • 什麼叫更細分市場?還記得小時候在課堂班級上,極少數擁有友善開明風趣心靈的老師們不以成績論高下,而是以學生各自的特質為依歸;比如小朋友很愛發表自己的意見,學期末被頒發「最能言善道獎」;有同學比較害羞、沈默寡言,也被看成「班上最神秘的隱士」;甚至也會有人自稱自己是二年甲班的劉德華。
    • 我們一定能洞察出自己的獨特優勢,透過這樣的定位找到不太競爭、需求不大卻足夠養家活口的子市場,滿足小眾的需求。
    • 為什麼不選不太競爭,需求龐大的剛需市場呢?原因在於我們在草創時期的單兵狀態下,先進優勢絕對抵不上那些大資本企業,它們光是半隻腳踏進來我們就掛了;倒不如在大公司看不起的小眾市場(可能也有近萬人喔!)站穩腳跟,成為該子領域的唯一,喊水會結凍。
  • 向外看:做自己真正擅長又渴望每天想要做的事
    • 雖然現在暫時處於失業狀態,我認為不要一看到看似前景廣闊的職業就貿然跳進去。看到什麼熱門就學什麼;每一次的職涯選擇都是一次佈局。透過跟實際在該領域的業內人士聊聊一些甘苦談,比如入門時最挑戰的地方在哪裡?最無趣的任務是什麼?行業中網路上找不到的潛規則,該行業最真實的一面。
    • 怎麼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事?有2本書很值得一讀:
      • 《發現我的天才》
      • 《發現你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