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為什麼學習要慢學而非追快攻?】
【為什麼學習要慢學而非追快攻?】

【為什麼學習要慢學而非追快攻?】

  • 我們都說學校教育或是企業培訓機制都跟現實有不小落差,覺得學非所用。
  • 在課堂上用老師教的方法去應付試題,考試成績都不錯。然而一旦回歸日常工作就表現得差強人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 我認為問題在於,通常學校教育灌輸問題範圍內,僅用特定一種思維模式去解決。在課堂上講一遍操作規則,然後用這個規則去做題庫,總結一種套路,讓學生馬上練10道相同題型的練習題。
  • 然而,一個問題對應一種思維模式其實不符合現實的運作原理。
  • 我們在現實生活的問題是多層面、多變數的,無法單用課堂中被拆成一招一招去解決。
  • 光是陌生問題被擺在眼前,要用那一招出招就是個問題。在課堂上老師把問題拆成特定的模組,我們很容易就被引導到既定的框架中看事情;然而現實生活中問題多樣,在沒有提示的狀況下通常表現不好。
  • 這原理牽涉到「凋零效應」Fadeout effect。這指涉學校教育屬於「封閉式」技能,只要按照一定的SOP就能操作,可是缺乏累積;相對地開放式技能則有複利效應。
  • 舉個例子,美國空軍學院把初級微積分教學學員拆成2組。第一組的教法是傳統封閉式,學生完全知道自己在上什麼,知識點明確,解題操作過程一清二楚;第二組則是開放式,課堂上老師講得東拉西扯,不直接講如何解題,連講個微積分都能扯到物理學,乍看沒有針對題目好好教學。
  • 然而,在接觸高等微積分時,第二組的開放式教法就展現了學生活用微積分,比封閉式的學生優秀許多。
  • 交替式的混合學習,讓我們習慣用不同思維去解題
  • 有句格言說得好:「手裡拿著鎚子,看什麼都是釘子」。這其實也表明面對問題只有單一思維模型,變通能力比較弱。
  •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生時代很愛看金庸武俠小說。射鵰三部曲裡面提到武功,跟實際的武功差距頗大,尤其現實中那些師父跟拳擊手一打就倒,為什麼會這樣?
  • 我發現那些教學最大的問題在於把現實生活的「即時戰略遊戲」分解成了「回合制遊戲」。一拳打過去人是會動的不會乖乖挨打,拿不動的回合制去解會亂動的即時戰略,當然會被打趴。
  • 結論:測驗和間隔
  • 正確的練習方法應該是混合式練習。每次練習都帶有超出原本教學範圍的混何題型,每面對陌生題目都習慣臨時判斷該用哪種思維模型,這才能舉一反三,真正學以致用。
  • 有兩種解法:
    • 方法一:先做後學。不管什麼原理,自己先動手摸一遍,再次去找答案。犯小錯讓自己印象更深,也透過連續的小錯誤大概知道怎麼問問題。
    • 方法二:間隔時間。不要馬上學完一個課程,而是擺幾天後再碰,忘了很好,再想起來這樣反覆操作,日後印象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