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最近在學習怎麼樣把一件事情想得全面,用整體的角度去思考才不會見樹不見林。
- 怎麼讓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的繁雜事務不陷入泥淖呢?我認為透過一個經典的系統思考案例可以快速了解:
- 有3個石匠在敲打石塊做成建材。有一個人路過很好奇他們在做什麼,於是依序問了3位石匠。
- 第1位說自己為了養家活口,正在把石塊打碎做成建材。
- 第2位則道「我正在成為一位全歐洲最厲害的石匠」。
- 第3位卻炯炯有神帶點驕傲地回答:「我正在蓋一座大教堂」。
- 透過上述這三位石匠,到底哪個態度對整體專案來說最合適呢?
- 系統思考關於彼此個體連結與共同目標的一致性
- 很多人會講是第2個,畢竟現代都強調工匠精神,他自然而然會把事情做到好,反而第3個會走偏讓人頗擔心;第1個則是大部分的職場工作者都是這樣,沒什麼特別。
- 我認為從系統論來思考,一堆散落在地上的沙不能稱作為系統,要讓每一粒沙粒都有連結,各自知道自己該做的事也心甘情願去做,認同最大的目標共同往該方向前進,這才是真正的系統。
- 也就是說我們在觀察一個系統時,可能是個團體,不能只看裡面的個人,而是要觀察彼此的連結還有共同目標。
- 部分中理解整體
- 臺灣最要不得的社會風氣就是獵巫,一旦專案受影響就直接連結到某個人沒做好,全力修理這個人。然而我們卻沒用運用系統思考,去觀察出包時這個人所在的場域、跟她/他合作的人是誰,整體的目標是什麼等等。
- 某一部分人的好處對整體可能有害
- 我認為第2個石匠對自己的破壞力最大,最符合系統思考者的是第3個石匠。
- 第2個石匠則是專注在自己的目標而非整體之上,這才是對組織最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