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各種自由工作難題的系統思考思維模型,經驗萃取成即戰力的企劃、具體錦囊與實用攻略
【如何看待成功長輩口中的名言佳句與心靈雞湯?】
【如何看待成功長輩口中的名言佳句與心靈雞湯?】

【如何看待成功長輩口中的名言佳句與心靈雞湯?】

  • 朋友最近抱怨長輩們在餐桌前一直灌輸她那些「老掉牙的人生智慧」,彷彿老一輩的都是會行走的天下、商周,還擺出一副我就是權威,我講的都是經典賢者聖語,是不可以被質疑的高傲氣息,讓人十分難受。
  • 這些名言佳句不外乎:
    • 「愛拼才會贏」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酒香不怕巷尾賣」
    • 「少講話多做事,自己一定是學到最多的」
    • 「一直批評社會,不如用積極角度面對人生」
    • 「腳踏實地的努力終將獲得甜美的果實」
    • 「識實務者為俊傑」
    • 「教育是翻轉階級的階梯」
  • 上述這些話我相信妳/你一定不陌生,這篇短文也不是要來打臉或是批判長輩的迂腐顢頇;相反地我倒是想引用理查蒙格講的「思維模型」概念來看待心靈雞湯。
  • 如果我們把這些名言佳句、心靈雞湯或成語當作某種思維模型工具,這些工具都在幫助我們克服生活上大大小小的難關,或是難以抉擇問題時的輔助座標,開啟戰爭迷霧的地圖。
  • 心靈雞湯書籍與古聖先賢的隻字片語其實要做的事情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知識管理」範疇,目的是藉由經驗歸納出可參照的準則,讓後人能夠參照,甚至能舉一反三應用在大大小小的實際事務上,關於這點完全要予以尊重,也應該被鼓勵。
  • 比較可惜的是如此歸納經驗被萃取成名言佳句的形式,對於幫助做決策的思維模型的知識管理來看,只做對了1/10。因為完全去脈絡化,不去談論使用的有效範圍、當初面對的情境是什麼,透過該名言達到的成果真的是理想的成果嗎?一切都讓人不知所云。
  • 我們把它當成工具或是心靈糧食來看,任何物件工具都有效被應用的範圍與前提。尤其面對什麼樣的情境,在一定的前提下這心靈雞湯才是有效的。
  • 這好比難道我們會用週期表去debug?
  • 妳/你說這是人生智慧,難道人生智慧就不是思維模型嗎?我相信千年前的孔、孟、老、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就是腦袋裝了數十套思維模型,才有辦法針對不同情境回答出學生不同的答案吧?
  • 加上我們聽到名言佳句的狀況通常是在不知道該句當初具體的情境下被告知的,乍聽之下會是「線性思維」,比如努力必有所獲,做了A而會有B,可是我們不知道當初歸納出這準則的人們是在自己的財產權受到保障不易被剝奪、那時候處於經濟上升期會有的勵志語言。
  • 也就是說如此線性思維,努力有成的價值觀,在經濟大蕭條或戰亂時期根本是種特權,妳/你竟然努力就能有一定的成就!
  • 長輩愛掛在嘴邊的「愛拼才會贏」是經濟奇蹟之下才有的經驗歸納,但畢竟是奇蹟,哪有天天過年的。在說這句話不是給人指引,反而是緬懷的成份較多吧?
  • 又會有人說我們要用「類推、類比」的形式去看待哲言,確實!以debug為例,週期表無法幫助我們debug,但「具有系統思維的軟體工程師」跟一般工程師相比,我相信前者的能力甚至智慧一定遠超於後者。
  • 然而,又是這個BUT!心靈雞湯與名言佳句能類推到什麼程度,應該在邏輯範圍之內可被驗證的。畢竟邏輯對全人類有共識,依照一定的思維去論證,把論證一條條列出來,大家都能得到可被反覆驗證的結果。如果妳/你不認同邏輯思維,那我們也就不需要再討論下去。
  • 另外,勵志書籍很多人覺得在唬爛,我認為勵志書的使用情境是「跟著相似個性的作者全盤模仿」。
  • 全方位的全盤模仿可能是改變自己最重要的第一件事,而不是挑三揀四東做一點西做一點。
  • 這情境類似當初日本與清國面對列強的差別,前者是「全盤模仿」全面西化、後者則是弄什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挑著簡單的做。單以結果論來看效果有顯著差異。
  • 也就是說,內向人不要硬逼自己去讀外向人寫的心靈雞湯,應該是找內向的成功者寫的,一開始讀作者與讀者個性落差太大的書,除了打雞血讓腦內高潮外,我認為實質幫助不明顯。
  • 全盤模仿該作者做出改變,養成生活習慣或許才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