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跟朋友在聊工作幾年下來,覺得自己進步緩慢,沒法有個大幅度的跨越,一下就碰到瓶頸不上不下。
- 我認為我們必須對自己「因材施教」,每個人適合學習的模式都不同。
- 我們怎麼知道學習有成效,是透過輸入後輸出的方式來展現。
- 在「輸入」方面,儘管現代義務教育本質上是一座工廠,把學習教成流水線,不要去質疑上層的權威,乖乖聽話成為生產工廠中的小螺絲釘。但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課堂上的學生對於怎麼讓學白板上的那些知識,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 有些人光聽便將很抽象的概念了然於胸,另一種人則是一邊抄筆記一邊思考,或是必須要把玩於股掌上才有辦法知曉。
- 更有些人善於當同學的小老師,透過教學、講解過程中讓自己對該知識更理解,被人問倒了反而會激起自己的求知慾,想方設法了解特徹去解答他人的問題。
- 另外跟學習互為表裡的「輸出」,我們怎麼表達讓他人能夠了解。大致可分為兩種,閱讀型或聆聽型。前者是某種程度照本宣科,讓自己在某個範圍內讀完所有資料能應對如流;後者則是透過別人的提問來思考,很多讓人覺得反應很快,靈牙利嘴的很可能是聆聽型,唯有當場被問問題讓她/他們腦子活躍,展現出驚人的魅力。
- 總而言之,自我迭代要「因材施教」,不能用不適合我們的學習模式。